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細數(shù)大學排行榜四宗“罪 ”| 誰最不靠譜?

2016/10/09 14:35:52 澳際教育 編輯: 瀏覽次數(shù):1042 移動端
大學排名榜,被絕大多數(shù)出國留學的學生視為在擇校時的重要參考。目前,世界上公認最具影響力、認可度高、流傳范圍廣的全球性大學排名有四類,分別是: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QS世界大學排名,TIMES世界大學排名以及U.S.News排名。
進入八九月份,四大榜單本年度的全球大學排名結果相繼公布,收獲了廣泛的關注度。盡管它們被視為排行榜的權威,但圍繞排名結果是否客觀、全面、公允,爭議之聲卻一直存在。

ARWU資格最老,
泰晤士排名曾是QS排名的“小弟”

如果論其問世的時間,在四大全球大學排名中,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英文全稱:Academic Ranking of World Universities)可以說是老大哥,其問世最早,在2003年由上海交通大學高等教育研究院(前身為高等教育研究所)世界一流大學研究中心首次發(fā)布。2009年開始,ARWU改由上海軟科教育信息咨詢有限公司發(fā)布。
QS世界大學排名由英國教育研究機構Quacquarelli Symonds(簡稱:QS)公司制作和發(fā)布,首次發(fā)布時間是2004年。TIMES世界大學排名如今的影響力不輸于QS世界大學排名,二者頗有淵源。2004年,QS公司與英國的《泰晤士高等教育》(英文全稱:Times Higher Education,簡稱:Times Higher或THE)進行合作,由后者提供媒體支持,共同發(fā)布世界大學排名,稱為“THE-QS世界大學排名”,每年發(fā)布一次,但自2010年起,二者分道揚鑣。QS公司獨立發(fā)布大學排名,《泰晤士高等教育》則轉而與路透社合作,發(fā)布世界大學排名。
U.S.News美國大學排名問世較早,1983年就已開始公布,但其全球大學排名則遲至2014年才正式推出。該排名由美國《新聞與世界報道》(英文名:U.S. News & World Report)雜志社研究發(fā)布。
四大榜單都有各自獨特的量化標準和指標權重,覆蓋學校方方面面的實際情況。從最基本的師資力量、教育投入、同行評議到博士比例、校友捐贈等均作為評價指標,占有不同的權重。盡管各榜單力求客觀,但仍不免有為人詬病之處。
?

QS排名有爭議:
學術同行評議難保公允


QS排名的爭議之處在于,在看似嚴謹、客觀的數(shù)字背后,卻是人為可操作的主觀結果。在其比重最大的學術聲譽一欄中,采用了向學術界發(fā)放調(diào)查問卷的簡單形式來收集數(shù)據(jù)。相關學術人員被問及在自己所屬領域里最好的大學是哪個,既不能保證業(yè)內(nèi)同行對所有大學都有全面而深入的了解,又難以保證隨機調(diào)查方式的客觀性。例如,由于學術爭議而附帶對院校的偏見就無法避免,因此遍地撒網(wǎng)的調(diào)查問卷得出的數(shù)據(jù)質量讓人懷疑。在2015年QS排行榜上,新加坡國立大學(NUS)、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NTU) 、耶魯大學(YALE) 和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UCB)分別居于第12、13、14和26位。單就學術聲譽這一項來說,新加坡國立大學、耶魯大學和伯克利分校都是100分滿分,這是無可厚非的,而南洋理工竟然得到95.3分。僅有20多年建校歷史的南洋理工與擁有300多年學術聲譽的耶魯大學相比就差了5分,這樣的結果在不少人看來有失常理—學校發(fā)展并不是一朝一夕的,300多年的學術沉淀豈能與20年的新興校園才有5%的差距?
學術同行評議的方式也給予許多看重排名的大學可趁之機。他們采取各種方法提高在學術研究同行中的知名度和聲譽,硬性規(guī)定教授在參加會議時向同行專家索要名片,定期向同行專家發(fā)送信息介紹科研進展情況以提高知名度,有些學校則專門設立排名研究部門,將本該用于教育的資源花費到提高大學排名的研究中去。這些開小灶、不公平的競爭方式,皆源于學校、媒體、學生家長對于大學排名的盲目崇拜,QS排行榜成為學生、家長之間攀比的談資,成為某些機構提高留學成功率的鼓吹砝碼。
?

TIMES客觀性存疑:
不確定因素竟是衡量大學好壞的重要標準

?
除了數(shù)據(jù)來源不可靠、帶有很大的主觀性廣受詬病之外,相關機構在給世界大學排名時所參照的因素帶有不可控性,在專業(yè)人士看來不乏滑稽可笑之處。
TIMES世界大學排名是由英國《泰晤士高等教育》(Times Higher Education)參照湯森路透社(Thomson Reuters)數(shù)據(jù)庫,獨立設定指標發(fā)布的年度前500名世界大學排名。該排名所依據(jù)的數(shù)據(jù)類別中,入學標準(Entry Standard)這一欄算是合情合理的,畢竟入學分數(shù)越高意味著競爭越激烈、學校越好。然而,其他的評分標準卻不盡如此。學生滿意度作為權重最高的評分指標赫然在目,僅僅以學生的視角來評價教學質量?這樣的話,會不會因為這門功課掛掉而給老師一個差評?評分最高的老師永遠都是期末成績給分最高的老師,而這些老師不一定是教得最好、最認真、最負責的,類似的情況在國內(nèi)大學也屢見不鮮。把一個充滿偏差和不確定因素的指標設置為權重最高的評價標準,難免令人懷疑TIMES的靠譜程度。
雖然TIMES的評價指標相對細化也相對全面,其中包括研究質量與密度、學術投入等,但所有數(shù)據(jù)的收集全憑參與學校自己上傳,這一點倒與QS不相上下。學校自己上傳數(shù)據(jù),沒有相關的監(jiān)督和制衡機制,其中的真實性、可靠性、操作性是未可知的,那么由此得出的排名客觀性也需要打個問號。
?

U.S.News排名有問題:
不計“產(chǎn)出”的排名爭斗最終傷害的是誰?

?
入學、讀書、研究、就業(yè)對學生來說才是一個完整的教育周期。與入學同等重要的一項—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情況如果沒有被納入考察標準,那么不計“產(chǎn)出”的排名最終傷害的就是學生在校內(nèi)的教育體驗。在這一點上,U.S.News排名就存在問題。
U.S.News的排名系統(tǒng)只考慮了學術聲譽、教師資源、財政投入以及校友捐贈等投入,而學生畢業(yè)后的就業(yè)情況、雇主評價等產(chǎn)出并沒有考慮在內(nèi)。
雖然在U.S.News考察的指標中,有一項“畢業(yè)率表現(xiàn)”的指標,權重占到7.5%,但是這個指標并沒有外圍理解的那么簡單,其目的也不是在于考察畢業(yè)生的就業(yè)情況?!爱厴I(yè)率表現(xiàn)”這個指標將就業(yè)率分為“預計就業(yè)率”和“實際就業(yè)率”,但它不在乎就業(yè)率的高低,僅當兩者相符合時大學才能在此項拿到高分。
舉個簡單的例子,一所大學的“實際就業(yè)率”和“預計就業(yè)率”都是80%,那么在這一項上就比“實際就業(yè)率”為88%的大學得分要高,因為這所大學的“預計就業(yè)率”是90%,與實際存在出入。
斯坦福大學(Stanford University)前校長Gerhard Casper曾明確表示這項指標毫無意義,他指出加州理工大學(California Institute of Technology)以嚴格且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而著稱,顯然這樣的課程對于提高學生的學術和實踐能力來說有很大的幫助。但在U.S.News排名中,加州理工大學的預計就業(yè)率高達99%但實際畢業(yè)率才85%,14%的差額直接拉低了加州理工在此項的評分。對此,不少人無法理解,學生沒有畢業(yè)難道要去責怪這個學校的課程太具挑戰(zhàn)性?為了提高排名,加州理工完全可以教授簡單、容易畢業(yè)的課程,可這樣做有意義么?事實上,不顧及學生就業(yè)質量的排名最終傷害的是學生本身,傷害的是整所大學的學術聲譽。
圍繞U.S.News制訂的評價指標,為了提高排名不少大學開始暗箱操作甚至不擇手段,其中不乏精英頂尖大學。有些大學出資讓已經(jīng)被錄取的學生重考SAT,然后把高分成績交給U.S.News研究方作為排名的依據(jù);還有一些學校在提交數(shù)據(jù)后再將一些低分的學生錄取,既增加了學校的學費收入、國際生比例,又避免低分影響排名。
?

ARWU排名再權威也有不完美:
論文發(fā)表摻水嚴重,恐難以取信

?
與其他排行榜的問題相比,歷史最悠久的ARWU世界大學學術排名在業(yè)內(nèi)人士看來相對權威。其以評價方法的客觀、透明和穩(wěn)定著稱,所采用的都是“國際可比的客觀指標和第三方數(shù)據(jù)”,包括獲諾貝爾獎和菲爾茲獎的校友和教師數(shù)量、各學術領域獲引用次數(shù)最高之科學家人數(shù)、在Nature和Science上發(fā)表的論文數(shù)、被科學引文索引(SCIE)和社會科學引文索引(SSCI)收錄的論文數(shù)、人均學術表現(xiàn)等。許多國家的政府和大學以ARWU排名為標準,來制定教育的戰(zhàn)略目標和發(fā)展規(guī)劃,采取各種舉措來提升大學的國際競爭力。
ARWU注重學術研究,這是它的優(yōu)勢所在,但這并不意味著它完全沒有可指摘的地方。從它的評估指標及其各項指標所占比例來看,其中占據(jù)評估比例最高的是發(fā)表論文的數(shù)量。人們對此提出了質疑,一所大學發(fā)表了多少SCI、Nature論文,是否獲得諾貝爾獎,對于一個普通本科生和實踐性研究員有何參考價值?況且,學術行業(yè)的論文發(fā)表越來越水,論文發(fā)表的等級、影響因子可以明碼標價,甚至有專門的寫手團隊有選題、取材、實驗、撰寫一條龍服務,現(xiàn)在大多數(shù)雜志、期刊的論文同行審議也全部發(fā)給作者熟識的專家去審議。如此種種,大學排行榜如果依舊堅持以發(fā)表論文和獲獎的數(shù)量來衡量高等教育的水平,不免令人猜疑,背后是否有某些利益的存在。
此外,正如一些業(yè)內(nèi)人士所指出的,ARWU的局限還在于大學的評估重理工及研究,輕人文及教學素質,如果要選擇偏人文的大學,該排行榜就沒有太多的參考價?值。
?

排行榜對大學的影響:
為提升排名而進行人為操作

?
各家排行榜都可以自主指定評價指標,但這些指標似乎對世界高校的教育水平提升沒有太大幫助,權重分配也不盡合理,導致一些學校在競爭排名上花費大量精力而忽視了最應該關注的教育與學生培養(yǎng)。
克萊蒙森大學(Clemson University)?曾用一年的時間將自己在U.S.News中的排名提升了16位,這樣的速度在外界看來未免躥升太快。事實上,為了提高排名和招生數(shù),時任克萊蒙大森大學的校長專門根據(jù)U.S.News的排名標準對學校資源配置進行操作。比如,為了提高在“20人以下的課程數(shù)量百分比”這個子目下面的排名,人為改變上課的班級人數(shù),將20人的討論課強行變成19人,60人的討論課增加為65人,這樣的做法只會將學校體制搞得十分混亂,對學生沒有任何好處。
除此之外,克萊蒙森大學還提高教職人員的工資,單就教授的平均年薪就提高了20000美金,這在U.S.News的評比中是非常重要的一項。可是羊毛出在羊身上,學校通過提高學費、壓縮獎學金來實現(xiàn)教授工資的增加,因為學費增減并不屬于大學排名的考慮指標。更可笑的是,為了在U.S.News“校友捐款比例”這個項目中提高排名,克萊蒙森大學的教務人員主動聯(lián)系校友請求他們至少捐出1美元,因為排行榜只考慮校友捐款比例而不在乎捐款的數(shù)量,學校后來甚至雇傭了一家公司專門去督促還沒有捐款的校友。
或許有人認為這樣做在一定程度上幫助了學生,增加了教育經(jīng)費投入。但很明顯,這些學校的重點在于把錢和時間花在提高自己的排名上,而不是用于提高自己學生的學習體驗、增加教育經(jīng)費支出、豐富校園活動。在排名效應的影響下,甚至出現(xiàn)了這樣的情況。只要是學校需要分配資源,都會圍繞一個重要的問題:怎么分配資源才能讓我們的排名提高?而不是怎樣分配資源才能使學生得到更好的教育體驗、增強學生的研究與實踐能力,它們忘記了自己作為高等教育院校的使命。
?

排名成為商品??
獲益的不只是學校

?
為什么不斷有媒體機構推出自己的排名?為什么每一年都對世界大學進行排名?教育的發(fā)展追得上大學排名的腳步么?而且僅僅時隔一年的大學排名差距卻如此大,有些學校甚至在一年中實現(xiàn)十級連跳。我們需要審視的是,這樣的排名是否為某些大學量身定做?
就目前的情況而言,大學排名已經(jīng)成為一個產(chǎn)業(yè),有一批人靠著這個吃飯。在這個產(chǎn)業(yè)里,排名是產(chǎn)品,而消費者是看排名的人,也就是學校、學生家長以及中介機構。學校推崇排名,為了增加招生數(shù),增加學費收入,畢竟這是學校經(jīng)費的主要來源之一;學生、家長在盲目地推崇排名,是為了更好的大學體驗還是為了成為“別人家的孩子”?中介機構一開始介紹大學就先將其排名擺出來,而對于那些排名靠后卻很專業(yè)的學校卻以案例不足來推辭。而某些機構推出排名,背后也有著利益糾葛。
舉一個商場中常見的例子。U.S.News 實質上是美國一家商業(yè)新聞機構,其主營業(yè)務—新聞與傳媒經(jīng)營得并不景氣,現(xiàn)在主要靠在網(wǎng)站上推出各種排名吸引點擊率,像普通網(wǎng)站一樣通過流量變現(xiàn)吸引商家投放網(wǎng)頁廣告來維持收入。為了扭轉經(jīng)營不善的境況,2014年U.S.News從主做美國大學排名轉戰(zhàn)到擁有更大市場的世界大學排名。作為新產(chǎn)品,面對QS,TIMES和ARWU等已經(jīng)有多年市場基礎的世界大學排名,U.S.News如何分一杯羹,獲取利潤?世界大學排行榜都是做給國際留學生看的,本土學生很少去關注這些排名。而在國際留學市場中,中國占有絕大多數(shù)的份額。那么U.S.News該怎樣運作才能抓住中國人的需求并迅速將其他同行機構的客戶連根拔起?
U.S.News要的是點擊率,同時還要有權威性。如何吸引中國的學生,并且將U.S.News的形象塑造得很權威?從中國高校入手,通過學校將U.S.News的信息傳遞給學生,要比廣告中的信息權威得多。那么如何讓中國高校接受U.S.News排名,為U.S.News站臺?提高中國高校的排名,排名提高了中國高校才會借以宣傳。果然,最新的U.S.News世界大學排名中清華吊打麻省理工、哈工大“力壓”斯坦福、江南大學竟然“碾壓”康奈爾,這樣的排名結果一出來立刻躥紅網(wǎng)絡,并成為中國大陸最熱門的世界大學排名。中國各相關高校的官方網(wǎng)站、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學生社團公眾號等以前所未有的投放度競相報道這次排名,而且這些報道往往還在末尾附上U.S.News的官方網(wǎng)站鏈接,為U.S.News公司創(chuàng)造了大量來自中國大陸的訪問次數(shù)、流量和利潤,U.S.News在這次商場博弈中賺得缽滿盆滿。所有的一切皆來自于排名標準的可操作性甚至可以量身定做,但作為這個市場博弈的最大受益者U.S.News公司,顯然沒有為中國高等教育事業(yè)做出任何實質上的貢?獻。
?

難道只是硬廣告?
盡信書不如無書

?
為人們所推崇的四大全球大學排行榜各有弊端,該如何看待其價值?簡單來說,世界大學排行榜,專為國際留學生而出品。這些排行榜為留學生和家長帶來了相對有意義的參考信息,哪些大學在教育上一直在進步,它們的優(yōu)勢在哪些方面,這些都可以通過排行榜提供的具體數(shù)據(jù)中獲得。而且,從近幾年的世界大學排名可以看出中國各大高校持續(xù)增加對教育的投入,就算排行榜的水再深,如果沒有中國高校教育在進步這個前提,也只是扶不起來的劉阿斗,再怎么吆喝,相關機構也無法操控排名結果。
排行榜就是硬廣告,憑借其強大的游說功能勾引著留學生的小心臟。但它也只能是廣告起到傳遞信息的作用,相信與否、行動與否全在學生個人。
無論是留學生還是家長,對于世界大學排名的盲信往往帶來一些讓人遺憾的結果,例如中國留學生在國外精英大學的高退學率、學生對于所選擇的高校不適應、不喜歡以及由此引發(fā)的其他問題。結合個人實際,根據(jù)自己的專業(yè)、興趣、發(fā)展方向以及經(jīng)濟能力選擇學校,多看多問多打聽,豐富信息來源,獲取相對真實、可靠有效的院校信息,盡可能避免在擇校上出現(xiàn)的失誤。畢竟,選擇一所心儀的大學以及舒心的環(huán)境對于漫長而又單調(diào)的求學之路來說是非常重要的。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