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港大生活早知道

2017/09/12 12:53:27 澳際教育 編輯: 瀏覽次數(shù):8736 移動端

首先,要說港大的體驗,大概還得從說的最多的“大學五件事”說起吧。不過在這之前,作為一個內(nèi)地生,有必要先介紹一下港大內(nèi)地學生的基本狀況。
港大內(nèi)地本科生每年大概錄取300人左右,占總數(shù)的大概10%。人數(shù)不算少,所以也形成了圈子。內(nèi)地生中起類似“學生會”職責的是CSSAUD(內(nèi)地本科生聯(lián)合會),每年會進行一次選舉,選出干事會成員。至于研究生那邊也有一個CSSA,但由于本科生研究生之間基本沒什么交流,所以具體狀況不清楚。
回到“大學五件事”,這原本應該是本地生之間流傳的,不過概括的比較好,所以內(nèi)地生也都知道。五件事是:讀書、拍拖(戀愛)、住Hall、上莊、Part-time(兼職)。
1. 讀書
選課制,一般每門課6學分,一學期通常5~6門課。一般每門課每周上課時間是3小時,再加1小時tutorial(有些理工科的還會有Lab)。tutorial主要是分成小班由tutor負責講解習題什么的,有的課不要求去,但一般是要簽到的。反倒是正課通常不需要簽到,因此本地生中有些參與課外活動較多的人是不去正課,只去tutorial的。內(nèi)地生大部分相對比較認真,但偶爾翹幾節(jié)課還是很普遍的事情。
商學院小組Project較多,文科法學類通常會有Essay還有大量的閱讀材料每周要讀,數(shù)學系每門課有有兩三次期中考試。總體而言雖然課程數(shù)量和上課時間不多,但課外的功課壓力還是不少的。
2. 拍拖
這其實沒什么好說的,不過內(nèi)地生圈子比較小,就造成了各種八卦亂飛,偶爾還會出現(xiàn)一些震驚所有內(nèi)地生的大新聞。總之不論女生男生,總有那么幾個名聲比較差的。
3. 住Hall
Hall就是舍堂,可以理解為宿舍,但有有所不同。港大的舍堂都是有各自文化及傳統(tǒng)的,比如有各自的Ocamp(迎新營),還有各種足球隊籃球隊辯論隊等,通常都是以hall為單位競賽的。舍堂的迎新營非常嚴苛,持續(xù)10天,睡眠時間很少,會非常累人。這某種意義上有助于迅速建立友誼,但也常有受不了退出的人。前幾年由于有些舍堂搞過火,導致學生進醫(yī)院,似乎受到了校方的警告。
當然這些都是本地生搞出來的,內(nèi)地生通常并不買帳。比如有些舍堂不強迫內(nèi)地生參加,或者專門為內(nèi)地生組織輕量版的迎新營。但由于學校對內(nèi)地生只保證第一年住宿,為了下一年還能住,一般內(nèi)地生都會參與一些舍堂活動,比如運動隊之類,以賺取所謂的“Contribution”,即對舍堂的貢獻。出去租房子雖然相對自由,但同樣價格下條件就相對差一些了。
4. 上莊
樓上也提到了上莊。具體不多說了,只是所謂“莊”的概念,與其說接近內(nèi)地的“社團”不如說類似俱樂部、學生會之類。每年每個莊會選舉出10個人左右,作為干事會成員,這10個人要負責一年內(nèi)所有莊務,包括為這個莊的所有會員服務。本地生的上莊是一個相當辛苦過程,內(nèi)地生的莊就相對自由些,比如上述的CSSAUD就是莊制的。
當然,港大也有非莊制的,更接近內(nèi)地大學“社團”的學生組織,只是數(shù)量相對較少。其中也有內(nèi)地生創(chuàng)立的社團。
5. Part-time
對內(nèi)地生來說,Part-time最常見的是家教,一小時100~200港幣不等,有教普通話也有教其他各類學科,算是一個賺點外快的手段。其他還有在學校幫教授做Research Assistant,一般40~50港幣一個小時,即能賺點小錢,也能要推薦信之類。再有就是校外的Part-time實習了,這個一般跟內(nèi)地差不多,就看對方公司。
延伸一點說實習的話,香港最多的是金融機構(gòu),所以一般也都是找的這類公司。全職實習生的工資一般是8000港幣一個月,但如果是大投行的暑期實習的話可能會給跟正式員工相同的工資。當然,在港大能進大投行的人也很少。
另外,經(jīng)常能遇到為了以后就業(yè)打算,休學一年或半年做全職實習的人,因此延遲畢業(yè)在港大并不罕見,尤其是學精算的,幾乎都成為傳統(tǒng)了。
總的來說,港大的本科教育并非科研導向,畢業(yè)生直接就業(yè)的相對較多。但在港大學習生活非常自由,甚至你愿意的話交際圈也可以非常國際化。如果是樂于嘗試各種機會、能把握自己方向的人,可能會比較適合。

相關留學熱詞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