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在美華人談真實的美國生活和房價

2013/09/21 23:14:39 編輯: 美國 瀏覽次數(shù):98 移動端
在美國生活有些年頭了,說說真實的美國生活和房價??傮w而言,普通美國人這年頭買房沒也有國內媒體說的那么容易,但是比起國內的老百姓而言,還是壓力小很多。
?
本文較長,但相對客觀全面,大家有興趣的可以耐心看完。
?
本文從美國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描述
? 1.房價2.收入3.教育4.物價5.稅收6.交通運輸7.國土8.綠卡9.城市情況 ? ? ? 【1.房價】 ? ? ? 美國的房價與人口分布相關。一般而言,東西兩岸(主要是紐約及周邊的城市,還有加州)貴一點,中間地區(qū)便宜。另外,美國幾乎人人有車,所以每個人的生活范圍擴大了很多,買房時候的選擇余地也很多。 ? ? 美國房子的中間價目前在20萬美元左右。前面說過,東西兩頭貴,所以美國中間大部分地方的房價,都不到20萬美元。我今年到過美國的兩個中部城市,一個是 底特律,一個是堪薩斯城,就人口而言,這兩個城市在美國排在10-50位之間,算是二線城市。但是人口100萬都不到,中國大一點的縣城都比它大。房價也 便宜,一個樓都只要10幾萬,甚至不到10萬,20萬出頭都是很好的房子了。 ? ? 但是這些城市人口少,根本看不到中國熙熙攘攘的人群。晚上睡覺,外面路上一點響動都沒有,自然也沒有什么豐富的夜生活。事實上,住在這些二線城市的美國人也是挺無聊的,所以年輕人還是會往紐約、洛杉磯等大城市跑。 ? ? 這里稍微說一句題外話,美國之所以形成這樣的城市格局,說到底是自由經(jīng)濟社會體中,資源自由配置的結果。不想我們,一個大項目建在哪里,要發(fā)改委說了算。 美國都是大企業(yè)主導,企業(yè)覺得這個地方低價便宜、交通便利,就來這里設廠,可能一下子能涌進1-2萬人口,城市便慢慢發(fā)展起來。 ? ? 有一些地方,可能是某個企業(yè)的總部,或者是某個行業(yè)的云集之地。比如底特律,三大汽車巨頭都在那里。這就帶來了大量的就業(yè)。但是現(xiàn)在汽車工業(yè)不景氣,大量裁員;加之底特律所在的五大湖區(qū)傳統(tǒng)的制造業(yè)優(yōu)勢已不在,過去的幾十年里,人口少了將近一半,很多房子都荒廢掉。 ? ? 【2.收入】 ? ? ? 美國是一個大企業(yè)主導的國家,每個城市大同小異。買東西,都去沃爾瑪;吃飯,都去subway;買家電,都去Bestbuy;買衣服,都去GAP;買鞋子,都去Nike......這些大企業(yè)幾乎壟斷了美國人所有的日常消費,是個無處不在的巨無霸,因此自然也要在每個地方聘用當?shù)氐膯T工。再加上電信、銀行,小城市里的美國人有很大比例都是在這些大企業(yè)工作,收入也都很均衡,大約在3-4萬一年,這就構成了美國所謂的中產(chǎn)階級。  ? ? 一年收入3-4萬,除去稅和保險,也就2-3萬,再除去生活費用,算一半,一年存下1-2萬。買個15萬的房子也要10年。但是這些人都是本地人,很多在當?shù)鼐陀蟹孔?,因此買房的需求都沒那么強烈。 ? 什么行業(yè)工資高?多是有技術含量的行業(yè),比如醫(yī)生、律師、金融、技術。在美國,你有一門別人不會的手藝,收入總是相對會高點。微軟的工程師,最底層的,年薪基本上在10萬美刀左右。而白宮的秘書,放在中國,肯定是高級公務員,但是前段時間新聞說,也就3萬多一年。 ? ? 一個群體則在美國有更大的代表性。他們都處于30歲左右的年紀,還沒有小孩。哪里找到好工作就去哪。洛杉磯有工作就來洛杉磯,呆了幾年,在芝加哥有更好的 工作了,就去芝加哥。以前看過《時代》上的一篇文章,把這群人叫做Odyssey,就是希臘史詩中的《奧德賽》,到處晃蕩的意思。這個在美國有很大的普遍性,不屬于洛杉磯專有的現(xiàn)象。這些人也不一定會在洛杉磯買房子。 ? ? 這里可以看出美國人在買房上和中國人一個很大的差別,就是他們覺得閱歷、生活比房子更重要。 ? ? 當然也有一些人,30歲左右,結婚了,那就會考慮在洛杉磯穩(wěn)定下來買房子。如果夫妻倆有10萬一年的收入,那么買個50-100萬的房子,壓力還是有,萬一失業(yè)了怎么辦?美國公司說裁員就裁員。但是比起在北京上海同樣10萬人民幣的收入,現(xiàn)在基本上都是200萬以上的房子,壓力要小得很多。 ? ? 【3.教育】 ? ? ? ——學區(qū)房—— ? 美國的中小學階段,都是以公立學校為主。當然也有私立中小學,質量也不錯,不過一年可能要好幾萬學費,除非特別有錢的,一般人不會考慮。 ? ? 公立學校按學區(qū)招生,所以美國人為了小孩的教育,也買學區(qū)房。中國的一些大城市,這里是一個高檔小區(qū),背后可能就是城中村,大家都是讀一個學校。美國 的小區(qū)好壞之分則更明顯,你買得起這里的房子,才可能住在這個小區(qū)里。那租房子呢?好的小區(qū)基本上都在郊區(qū),都是有錢人,不會把自己的房子租出去。往往倒 是市區(qū),人多混雜的地方,才會有人把自己房子租出去。反差最明顯的例子就是舊金山所在的灣區(qū),灣區(qū)西邊硅谷一帶相對而言都是好的區(qū),房價貴。而灣區(qū)的東邊,黑人多,亂了不少,即便房價便宜了不少,也很少有人愿意搬過去。 ? ? 美國雖然沒有中國這樣人為設立的重點高中,但是只要知道學校是在哪個區(qū)的,那個高中好那個高中不好大家都是明白的?!?/div> ? ? ——戶口問題—— ? ? 前面有同學問,我的小孩要是沒有戶口能不能就近讀書?美國沒有戶口這個概念,美國人看你是不是本地人就看你有沒有在本地區(qū)納稅。而中小學階段更是類似中國的義務教育,只要學校沒有招滿,都可以就讀書。一些中國的訪問學者,在這里呆一年,我看就有不少把孩子從國內接過來,沒在美國交一分錢的稅,隔壁的美國小學照樣接收你入學。 ? ? ——教育資源—— ? ? 大家為了上好的學校,都往好的小區(qū)擠,結果好的區(qū)房價被炒高?這個現(xiàn)象肯定是有。否則灣區(qū)兩邊的房價也不會差那么多。但是有兩點和中國有很大的不同。 ? ? 第一,就是美國的教育資源比較均衡,中國的農(nóng)村小學和城里的小學,無論軟件還是硬件,都相差甚遠。所以很多農(nóng)村里稍微有錢的就想搬到縣城,讓孩子讀個好學校。但是美國的中小學都是按照同一個標準建立的,無論是在設施還是在師資配備上基本沒差。即便有差距,但是絕對不會中國那么大。 ? ? 第二,美國人更注重個性化教育。我們中國人說這個小學好,這個中學好,但是如果仔細想想,它究竟是好在哪里?答案無非是英語教育很強,奧數(shù)很強,有鋼琴特色班,升學率高之類。但是如果再仔細想想,我們會什么要學英語、奧數(shù)和鋼琴?因為別人的孩子也在這樣學,我的孩子也要這樣學。但是對一般美國人而言,這些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發(fā)掘孩子的潛能,培養(yǎng)他的個性。成績只有維持在一定的水平能夠考上一定檔次的學校就可以了。 ? ? 美國GRE考試,相當于中國研究生入學考試,針對所有專業(yè)的,有個數(shù)學部分,難度只有中國初中的水平。如果你是數(shù)學專業(yè)的,那么還有一個專業(yè)考試,就難了。 ? ? 這個是中國和美國教育理念最大的不同。當然,中國實在是人多,好的大學少,這是國情。所以考試一定要維持在一定的難度,否則沒有區(qū)分度。 ? ? ——學費相關—— ? ? 美國的中小學不要學費。但是其它雜費還是有一些,一年大概幾百塊錢。上下學都有校車接送,那種黃色的大巴,美國電影里也很常見。而且小學生讀書基本上沒什么壓力。我以前隔壁的小孩上小學一年級,每天早上10點校車接走,下午3點就送回來了。每天就看她在玩。 ? ? 美國學生高中畢業(yè)考大學,都是學生自己申請的。每個人都會申請好幾所學校,同時會被好幾所學校錄取。不存在我們的前后志愿、批次問題。最后自己選擇一個。 ? ? 申請的時候主要提交這么幾個材料。一個是高中的成績單、排名,第二個是SAT考試,相當于我們的高考。SAT在美國一年考7次,學生到了高二、高三都可以去考,只要在申請之前拿到分數(shù)就可以了。考砸了還可以把成績取消掉重考。這兩個是最主要的。 ? ? 美國的大學招生主要也是看分數(shù),看排名的。某個大學如果要說我們錄取新生的素質高,就拿出SAT成績來比,或者說我們百分之多少的學生的高中成績是排在前10%的。 ? ? 相比房價,教育對美國人來說是一件更可怕的事情。大家都知道,美國最好的學校哈佛、耶魯、普林斯頓等8所常青藤大學,此外,還有一些學校不是常青藤,但是完全是一個檔次的,比如斯坦福、芝加哥、麻省理工、加州理工。這些學校加起來總共20個,都是私立的。所以要評判美國學校檔次,排名前20的算一個檔次, 相當于我們的北大清華。但是我們13億人口才北大、清華兩所學校,美國3億人口就有20所好大學。所以進這些學校要比我們容易好幾十倍。美國人稍微能讀點書的,稍微有點錢的,都是想擠進這20個學校。這20個學校四年下來基本上都要20萬美金,一般人都負擔不起。 ? ? 這20個學校之后是州立學校,每個州1-2所。構成了美國大學20-100名的學校。但是加州例外,加州有10所,而且每所排名都不錯。大家都熟悉加州伯克利,在我們看來都是大牛校。但是在加州,只要稍微能讀書的,基本上都能考進去——這是一個伯克利的哥們跟我說的。其實想想也不奇怪,前面已經(jīng)有20 所大學了。州立學校對本州的學生便宜點,像加州學生進加州系統(tǒng)的這10所大學,一年學費大概7000-8000。 ? ? 再往下,就是社區(qū)大學,相當于我們的大專,學費更便宜,一個學分幾十塊錢。有些人為了省錢,先去社區(qū)大學,讀個兩年,然后在轉到其它大學。好在絕大部分的美國學校都是允許轉學分的。 ? ? 很多中國人覺得美國人獨立,讀書不花家里的錢。這個也不全都是這樣的,完全看你家里的經(jīng)濟條件。有些人家里有錢,父母就會給,甚至啃老的也不少。這幾年,美國人都在反思年輕人的生存能力是不是下降了,因為學歷越來越高,好的工作不好找,差的工作又不想干,沒錢,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是跟父母住在一起的。 ? ? ——獎學金相關——   ? ? 在本科階段,獎學金覆蓋面是很少的一部分。中國人出來的大部分讀讀博士,那么才會有免學費加上一個月1000-2000的生活費,相當于給學校給老師打工。這是兩個概念。 ? ? 所以即便是一個中上階層的普通美國人,但是又不是那種學校搶著給你獎學金的頂尖的天才,如果要擠進前20名的私立大學的精英圈子,無論在競爭上、還是在經(jīng)濟上,壓力其實都挺大的。 ? ? 除了獎學金,就是貸款。government有各種低息和免息貸款。美國貸款讀書也是很大一部分。 ? ? 最后還有打工。但是打工的收入是微薄的。如果在學校打工,基本上是管管圖書館之類,一個小時10塊錢算多了。如果去外面,一般都去肯德基之類的,跟中國比較類似。如果肯吃苦的話,生活費是可以賺回來的。但是如果是私立大學,靠打工賺學費就別想了。 ? ? 【4.物價】 ? ? ? 大部分的美國人月收入也就是在2、3千。有人可能會想,中國人收入在2000-3000人民幣一個月的是主流,但是只夠吃飯的,別說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就算小城市日子也是過得結結巴巴。美國人怎么看上去還是那么輕松。這就要說到美國的物價了。 ? 以下是一些常用商品的大概價格(美元)---- ?   * 355毫升罐裝可樂,4元/12罐 ?   * 橙汁,3-5元/2升 ?   * 雞蛋,2元/12個 ?   * 雞,3-5元/只 ?   * 烤雞,5-8元/只 ?   * 豬肉,2-3元/斤 ?   * 牛肉,2-4元/斤 ?   * gala小蘋果,1元/斤 ?   * 香蕉,8毛/斤 ?   * 葡萄,1-2元/斤 ?   * 卷心菜,3-5毛/斤(蔬菜水果價格隨季節(jié)小幅波動) ?   * 土豆,2-3元/10斤 ?   * 黃瓜,0.5-1元/根 ?   * 食用油,4-6元/升 ?   * 西紅柿,1-2元/斤 ?   * 曲奇餅干,2-3元/個 ?   * 小蛋糕、面包,<1元/個 ?   * 20厘米直徑的Cheese蛋糕,3-5元/塊 ?   * 萬寶路香煙,4-8元/包 ?   * 啤酒,1-2元/小瓶(酒吧價格5-6元) ?   * 星巴克咖啡,2-4元/杯 ?   * 固定電話+無線網(wǎng)絡,40元/月 ?   * 手機,40-100元/月(包月) ?   * 煤氣,10-20塊/月(冬季近20元) ?   * 電費(含垃圾清理、掃街費),90元/月 ?   * 高露潔牙膏,2-3元/支 ?   * 海飛絲洗發(fā)水,6-7元/瓶(750毫升) ?   * 毛巾,5-7元/條 ?   * 保鮮膜、錫箔紙,2-3元/卷 ?   * 筆記本電腦,500-2000元/臺 ?   * 打印紙,5-6元/500張 ?   * 圓珠筆,1-2元/10支 ?   * 一般辦公桌/電腦桌,100-300元/個 ?   * Levis牛仔褲 40-80元/條 ?   * GAP T恤,15-30元/件 ?   * GAP 外套,30-60元/件 ?   * Guess,CK的襯衫,褲子,60-120元/件 ?   * Nike,Adidas鞋子、運動服、10-120元/件 ?   * Converse帆布鞋,30-50元/雙 ?   * Polo羊毛衫,30-60元/件 ?   * Armani男士夾克,100-300元/件 ?   * 西裝,400-2000元/套 ?   * Coach的背包,200-400元/個 ?   * UGG的棉鞋,120元/雙 ?   * 肯德基/麥當勞套餐(漢堡+薯條+可樂),5-8元/套 ?   * 一般的餐廳,10-20元/人 ? ? 上面列出的那么多,有些東西的價格,可能會因為地區(qū)和季節(jié)的不同而不同。 ? ? 美國的蔬菜水果相對要比雞肉豬肉貴,因為蔬菜水果有季節(jié)性,無法按需大規(guī)模生產(chǎn);再一個原因,就是有保鮮期。所以美國的沃爾瑪很少賣蔬菜水果,因為無法實現(xiàn)全國物流調配。蔬菜水果一般都在一些地方性的超市賣。而且美國還有一個特色就是有farmer's market。就像中國的趕集,都是定期定點的,農(nóng)民拉著新鮮的蔬菜水果到市中心來賣,很受美國人歡迎。新鮮而且品種多,當然價格也比超市里面的高。這些農(nóng)民就是看到了大型零售商做不到的市場。 ? ? 另外,美國有消費稅,大概為8%-10%,每個州不一樣。買100塊的東西要付108元。吃飯要給小費,一般是稅后10-20%。 ? ? 總體而言,美國人月入2000-3000的話,日子還是過得去。你拿100元錢去超市,能夠買上一推車的東西。過年過節(jié)去買衣服,你拿1000元錢也可以買不少。 ? ? 所以我們說,美國的經(jīng)濟增長靠什么?主要就是內需。你去買菜吃飯買衣服,除了個別商品,基本上很少會有“這東西太貴,我買不起”的念頭。美國人2000-3000元的收入都是在源源不斷地花出去的。
上一篇:美國大學金融專業(yè)碩士申請參考
下一篇:美國留學 做商學院青睞的學生
向我提問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推薦文章

熱門文章

熱門留學國家

相關留學熱詞

留學自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