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mào)雙碩士畢業(yè),現(xiàn)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美國大學名校故事之李開復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名人故事之李開復
1978年年底到1979年年初,我已經(jīng)是一個十一年級的美國高中生。這意味著,我將邁出人生至關重要的一步,申請大學。
我像所有的優(yōu)等生一樣,對高等學府里的生活充滿了向往,我的夢想一直是做一個哈佛人。不僅是因為哈佛大學的光環(huán),也因為我一直把學習法律當做我的目標,并把學習數(shù)學當做我的“后備”,而哈佛的這兩個專業(yè)都是全美最好的。我也曾經(jīng)充滿了無限的信心,因為我是全校公認的最活躍、最聰明的好學生之一。每年哈佛會在我所在的高中平均錄取一到兩個人,充滿自信的我堅定地認為——“今年就是我”。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名人故事之李開復:SAT的失利
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一向順風順水、幾乎沒有遭受過重大挫折的我,遭遇了第一次在我看來比較嚴重的打擊。SAT成績出來了,雖然數(shù)學考了滿分800分,但是英文我考得非常不理想,只有550分,這離哈佛的平均錄取分數(shù)有很大的差距。
現(xiàn)在回想起來,還是因為我痛恨背書的學習方法,而SAT的考試,確實還是需要下一番苦功夫背SAT那些稀奇古怪的單詞。而喜歡自由式學習的我,相信自己的聰明,認為死背單詞無用。因此,SAT的考試,對我來說無異于一場滑鐵盧。我在橡樹嶺當年的畢業(yè)生里,只得到全校第九名的成績。而在橡樹嶺中學,這意味著將無緣繼續(xù)自己的哈佛夢。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名人故事之李開復:最后的努力
但是,我并沒有死心,在那段時間里,我全心全意地準備自己的申請材料。因為在美國,入學申請中包括SAT成績和社會履歷等綜合考量因素。相對臺灣的單純看重分數(shù),這種評判標準還是要有彈性得多。因此,我依然存有一線希望,我非常真誠地寫了一篇我認為很好的作文,談到未來中美關系的展望,和作為一個在美國的中國人,我希望為此努力的夢想。另外,我在其他申請欄目里說明了SAT分數(shù)不夠高的原因,我告訴老師,我是一名外國學生,因此外語成績多少會打一些折扣,希望學校能夠看在我杰出的社會活動方面,給予我肯定。哈佛是我最大的夢想,我盼望著奇跡發(fā)生。
與此同時,我也在積極地準備其他大學的申請表格。整整一個月,我準備了12份申請表格,全身心地投入這場戰(zhàn)斗中。而橡樹嶺高中的老師們,那個時候肯定“煩死我了”,“哪有人申請那么多學校,準備那么多推薦信的?”那個時代沒有電腦,每打印一封信,都需要一個字一個字地通過打字機打出來,一有錯字,就要撕掉重打,需要花費不少工夫。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名人故事之李開復:連續(xù)的失利
雖然心存僥幸,但1979年4月的一天,我還是收到了哈佛的拒絕信。對于還沒有什么挫敗經(jīng)驗的我來說,這雖然算不上致命一擊,但是也足以讓我心灰意冷。隨后,我收到了斯坦福、耶魯和普林斯頓的“waiting list”。所謂waiting list,叫做“候補人名單”,在美國,一些大學已經(jīng)錄取滿員之后,會給一些學生發(fā)waiting list的信件,那意味著如果有人放棄就讀,你可以作為候補人員得到offer。但是,作為學生來說,得到waiting list,也幾乎等于得到了死緩宣判,就讀的概率不會太大。最終,這三家候補的大學也沒有向我敞開懷抱。
不過,在收到這些拒絕信的同時,哥倫比亞大學向我拋出了橄欖枝。又過了幾天,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也給了我offer。在這兩所大學中,哥倫比亞大學位于紐約,建于1754年,是美國最古老的8所大學組成的“常春藤聯(lián)合會”成員之一。相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它的排名靠前。當時反越戰(zhàn)的氣氛在哥倫比亞大學里十分濃厚。哥大,是一個新銳思想蔓延、以“搗蛋”著稱的大學。
而對于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我也作了充分的研究。伯克利分校是加利福尼亞大學 9 所分校中歷史最悠久、也最有聲譽的一所,也十分具有吸引力。有趣的是,這在當時,也是以“搗蛋”著稱的大學之一。
為什么兩個“搗蛋”學校都錄取我呢?我覺得這和學校的校風有一定的關系。這兩個學校的校風都是重視創(chuàng)意、膽識、批判式思維和獨立思考的。而我的申請表中也充滿了這些方面的天分,所以它們覺得我更合適。相對來說,古老的哈佛、耶魯可能更喜歡較傳統(tǒng)的“三好學生”。
對于這兩所學校的選擇,我更傾向于去常春藤聯(lián)盟的哥倫比亞大學。而家人比較支持伯克利大學,因為他們擔心的是哥倫比亞大學地處紐約,與當?shù)氐暮谌司劬拥毓R姆區(qū)比較近,那是槍殺案比較集中的地區(qū),治安情況令人擔憂。而位于舊金山附近的伯克利,這方面則要安全得多。
因為父母的重視,在回復offer之前,我和父母飛到了住在新澤西的姐姐家,并專門到哥倫比亞大學探訪。走在哥大的校園里,我們感到驚艷。那就像是夢中的西方學府,到處是羅馬式的建筑,許多教室都是用精細雕刻的大理石搭建的。我們看到了華麗的大理石柱子和欄桿,也看到了柏拉圖、亞里士多德等哲人的名字和雕像。哥大的宿舍則是紅磚的建筑物,不但古色古香,而且爬滿了常春藤。雖然地處繁雜的紐約市,哥大的校園依然優(yōu)美異常,綠草茵茵,學術氣氛濃厚。至于安全的問題,哥倫比亞位于紐約114-116街區(qū),而哈萊姆區(qū)則位于125街區(qū)。兩個街區(qū)比想象中離得要遠一些。學校有高高的圍墻,學校里面隨處可見校警,相當安全。父母看了,終于同意我就讀哥倫比亞大學。
這次去哥大的探訪,讓我從不能選擇自己第一志愿的痛苦中走了出來。校園里活躍的氣氛,清澈的藍天,一張張充滿朝氣的笑臉,又讓我重新?lián)P起生活的希望。
美國名校哈佛大學名人故事之李開復:走向哥倫比亞大學
探訪回來,我馬上給哥倫比亞大學回復了offer,決定去紐約。這次選擇決定了我人生重要的一步。當我在橡樹嶺高中完成高中畢業(yè)儀式時,又碰到了昔日的死黨,喜歡光著腳穿運動鞋的菲利普·柳,他已經(jīng)以全校第一名的成績被哈佛大學錄取了。當?shù)弥覜]有去成哈佛的時候,他驚訝地睜大了眼睛,捶了我一拳,“開復,我真的不敢相信,我被哈佛錄取了,而你沒有。每次數(shù)學比賽,可都是你把我打敗了啊!”
是的,人生有很多事情并不能完全如你所愿,但是,當我們接受了某種決定的時候,就要學會隨遇而安。我后來的經(jīng)歷證明,哥倫比亞大學年輕、活潑、新銳、自由的學風使我一生受益,而正是哥倫比亞大學比較自由的轉系制度,讓我迅速找到了自己一生的鐘愛——計算機。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wǎng)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訪問者可將本網(wǎng)站提供的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wǎng)站任何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wǎng)站內(nèi)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wǎng)站刊登內(nèi)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