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美國研究生專業(yè)申請經(jīng)驗之市場營銷專業(yè)
在申請美國研究生專業(yè)的時候,很多人都會選擇適合自己的專業(yè)院校來選擇,對于很多計劃去美國讀研究生選擇市場營銷專業(yè)的人來說,可以根據(jù)自己的情況借鑒別人的經(jīng)驗來完成美國研究生申請計劃中的每一項。
寫下這篇申請總結(jié),首先希望回饋我在申請中得到的幫助,其次真心希望可以幫助到那些正在申請,尤其是也申請美國市場營銷專業(yè)的朋友。
1、個人背景
Education:本科–PKU Guanghua; Accounting; #2 in the department;
研究生–PKU CCER economics but focus on marketing research
本科交流–香港科技大學 B-School, one semester。
English Tests:GMAT 720 (96%); Writing 5。5 out of 6。0;IBT 110; Speaking 27。
Rerences:
(1)An associate professor at marketing department, Stern, NYU (strong recommendation);
(2)A marketing professor at a B-school in China;
(3)My advisor at PKU。
Research Experience:
(1)Three projects with associate professors in the States;
(2)Research assistant of marketing professors in China,Canada, and the States。
2、申請結(jié)果:
Offer:Columbia, NYU, Minnesota; all with fellowship;
Pre-offer:Yale, UCLA (后來都withdraw了);
Withdraw:USC, UFL, Maryland, WUSTL, U Toronto, PSU, Duke;
Rejection:Chicago, Wharton。
3、申請全過程
(1)最初準備:
最早開始想讀博士是在大三去香港科大交流的時候,在科大由于興趣使然,和科大的一位經(jīng)濟學教授一起做了一個很小的project,用經(jīng)濟學的模型解釋香港超市的地理分布,分析他們之間的競爭。這是我第一次真正較為獨立地開始進行研究,從查閱文獻到收集數(shù)據(jù)到建立模型到用英文寫文章,我開始覺得這樣的生活其實也不錯。于是決定回北大后讀研,然后出國讀博士,以后養(yǎng)家糊口也不賴。
回到北大后,想多學一些經(jīng)濟學的東西,尤其是IO的東西,于是放棄了光華會計系保研的機會,保送到經(jīng)濟研究中心讀研。在大四大家歌舞升平的時候,我開始準備GMAT的考試,并且提前開始上中心的研究生課程。也是在這個時候認識我現(xiàn)在的導師,決定申請市場營銷的博士。
(2)尋找機會:
從一開始我就知道商學院的申請非常困難,每個學校招生人數(shù)太少了,一般大的program一年就招個4-5人,小的program招個2-3人。而且相對于美國人,中國人沒啥優(yōu)勢,英文不行,對別人的文化也不了解。同時和我們競爭的還有那些香港、新加坡、以及在美國拿了碩士的中國人。每年從大陸直接去美國商學院讀博士的學生真是非常少,去top 10學校的人就更少了。
申請商學院其中一個很關鍵的因素就是推薦信。如果沒有在美國學術(shù)圈受到承認的老師寫很好的推薦信,那么申請的結(jié)果可能慘不忍睹,至少風險很大。而我又是一個極度規(guī)避風險的人,所以我只好不停地尋找各種機會。
很多人問我如何爭取到做RA以及和老師的合作機會。我想最重要的是“get prepared all the times”。我決定申請市場營銷的博士開始,我就又把大把的時間花在光華,除了做好和我導師的研究,我開始上光華各種營銷的課,只要是研究導向的,無論是碩士還是博士的。上課的好處,除了更多地了解營銷的研究,更重要的是慢慢地很營銷系的老師混熟,從他們那里得到信息。同時,只要是光華營銷的seminar我都會去,雖然不可能在講座上impress老師,讓他們給我寫推薦信,但是我至少能知道現(xiàn)在國外都在研究什么。總而言之,在那幾年中,我的嗅覺很象狗,極為靈敏。
一旦機會來的時候,緊緊抓住它。我很走運地在營銷系的課上遇到我本科時的同學,他把我推薦給一個曾經(jīng)在美國任教職的老師當助研。雖然我后來一年的工作和研究沒什么關系,而且非常辛苦,我還是堅持著,為著可能的一線希望努力著。直到研二下學期我才開始有機會接觸這個老師手上的研究,并通過他認識了在美國的另外兩個老師,并為他們收集和整理數(shù)據(jù)。
研二下學期,我又很幸運地上了美國大學一個訪問教授的博士生課程。因為那門課主要任務是閱讀文獻,班上只有4個學生(我是唯一一個研究生),美國老師只會英文,所以為了能給老師留下深刻的印象,我花很多時間閱讀所有的文章,哪怕不是我講的文章。課上我也比較積極。
課后,這個老師給我發(fā)郵件問我是否愿意和他一起合作研究項目,我當然是求之不得了。于是每個星期基本都會和他見面,我開始一步一步地查文獻、設計問卷,一開始我也不知道這個研究項目有多么困難,只是想無論如何必須堅持。直到這個老師快回美國時,我才意識到我在這個項目中要承擔多么重的任務。我要一個人在北大負責收集來自21個省份500多名大一新生的問卷,并且要追蹤這500多個同學7個月,從他們剛剛?cè)胄5浇衲?月。美國老師回美國了,他能做的只是給我寄錢和發(fā)郵件,剩下的所有事情-從招大一新生、招學生助理、管理助理、組織三次大規(guī)模的問卷調(diào)查(每次一個多小時,應該很多大一的同學都知道)、數(shù)據(jù)的錄入及處理、10多萬元的財務管理(幸虧我以前是學會計的)都是我一個人負責。
有很多困難是我到后來才遇到的。比如預約好的教室被某個黨委老師無理地搶走,哪怕我聲嘶力竭地與這個1米八的壯漢據(jù)理力爭,比如很多同學到了第二次由于大合唱不能在規(guī)定的時間內(nèi)來做問卷,我一個一個打電話再約時間,比如第三次問卷調(diào)查前美國老師弄錯了打給我的錢,本來需要7000美元的,結(jié)果只打來了700美元,我急得到處湊錢……所有的這些我都只能自己解決,美國老師只能郵件里謝謝我。直到現(xiàn)在我還在收集這個數(shù)據(jù),已經(jīng)一年多了,我?guī)缀跛械臅r間和精力都投入進去了,象一個母親呵護孩子一樣呵護這個研究項目,看著一箱箱的問卷,含淚的自豪!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wǎng)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訪問者可將本網(wǎng)站提供的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quán)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quán)利人的合法權(quán)利。除此以外,將本網(wǎng)站任何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quán)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wǎng)站內(nèi)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wǎng)站刊登內(nèi)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