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xiàn)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2017年評論:“遲到”是否成為華人的文化符號?
在加拿大華人圈,很多人長期積習中不知不覺把遲到養(yǎng)成了一種“文化符號”。如果您是一位華人,初來乍到號稱“最宜居城市”的加拿大溫哥華,有幸收到一份“請于某日某時撥冗光臨XX會議、活動”的中文繁體字或簡化字請柬,假如您也的確有意光臨一下,那么您應該如何做呢?
是否按請柬上規(guī)定的時間準時或提前幾分鐘到場?最好別,您會發(fā)現(xiàn)您孤零零站在會場中央,恍惚間還以為自己走錯了門;如果運氣再差些,甚至組織者也未必到場,您連大門都進不去;倘這次會議、活動附設宴請,那就更不合適了——被熟人看見,還以為您早早清空了腸胃,厲兵秣馬地殺過來打算大吃一頓呢。
在加拿大住久了,且經(jīng)常參加當?shù)厝A人活動的朋友都知道,但凡華人圈舉辦的活動,不管性質是嚴肅還是不嚴肅的,主題如何,背景如何,有沒有“洋人”參加,如果通知晚5點開始,您5點半到場都算是早的,晚6點到一般不算晚。即便真晚了,只要不是指定發(fā)言的嘉賓,那也沒關系。
事實上,因為華人開會遲到出了名,組織者通知的開始時間通常都是故意提前了的。對此大家心照不宣,倘有不知情者按時抵達,反倒會弄得渾身不自在。某年月日,大陸某總領事初來乍到,就吃過這么一次苦頭,以至于后來他在某次嚴肅會議(照例一大票委員、常委遲到)上對此大發(fā)雷霆,此后不長的一段時間里,只要這位總領事列席的活動、會議,遲到率果然明顯下降,可該總領事不在的活動,一切照舊。
加拿大本地人生性隨和,熱愛生活,并不是很講究形式主義,但正規(guī)活動、約會卻很有時間觀念,說幾點就幾點,早了不給開門,遲了則過時不候。那些在當?shù)嘏e辦會議、活動的華人也并非個個都是新移民,有些僑領甚至就在當?shù)赝辽灵L,入鄉(xiāng)隨俗的道理不會不知,但何以偏偏養(yǎng)成個喜歡遲到的毛病呢?
奧妙就在于,當?shù)厝A人圈長期積習中不知不覺把遲到養(yǎng)成了一種“文化符號”:一方面,從主辦者、主禮者到嘉賓,都不把時間觀念和守時規(guī)矩當一回事,主人如此,客人自然也會客隨主便(這類華人活動常有非華裔,尤其是非華裔官員、政治家參加,這些通常很守時的人在參加華人活動時也習慣性遲到早退);另一方面,即便來得遲、走得早,也不會有任何不自在,既不會耽誤正事,也不會誤了飯局或壞了人情。俗話說,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既然規(guī)矩本身就方不方、圓不圓,又怪得了誰?
而這些華人圈活動里“不規(guī)不矩”、把遲到早退不當回事的華人,包括僑領、商界領袖和文化名流們,在非華裔的場合中可個個都是守時模范,別說見政客、見商界伙伴,就算開家長會,見家庭醫(yī)生看體檢報告,也沒一個膽敢遲到半分鐘的。他們心知肚明,倘遲到了非但沒面子,人家可真敢讓您白跑一趟,從頭再排一回隊。
傳統(tǒng)、習慣、民族性、文化慣例,其實都是練好的、慣壞的,當守規(guī)矩走遍天下、不守規(guī)矩寸步難行時,規(guī)矩就是個規(guī)矩,反之就滿不是那么回事。溫哥華的華人同胞尤其那些名流之所以在同胞圈里時間觀念全無、出了圈子就準時如原子鐘,奧妙也在于此。要扭轉這種消極文化現(xiàn)象,就得設法讓不守規(guī)矩的人“不方便”起來,否則空喊道德、文化、民族性是于事無補的。有個當?shù)孛欤驮鴮@種遲到現(xiàn)象作痛心疾首狀,在電臺、電視臺和報章大張撻伐,可上周有幸和此公同出席一次僑界聯(lián)會,這位名嘴非但遲到近一小時,且發(fā)言完畢便飄然離席,仿佛此前媒體上那番話,便不是他本人口中說出的一般。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wǎng)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wǎng)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wǎng)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wǎng)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wǎng)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