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美國大學的傳媒專業(yè)為什么如此難申請
美國傳媒專業(yè)一直申請的熱門專業(yè),傳媒行業(yè)是當今世界增長最快的行業(yè)之一。報紙、電視、網絡、多媒 體行業(yè)、廣播電臺、政府公關部門新聞發(fā)言人,影視制作公司都對傳媒專業(yè)畢業(yè)生有很大的需求量。
近幾年傳媒行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吸引了眾多有意在傳媒行業(yè)發(fā)展的中國的學生把目光投向美國。但是美國大學的傳媒專業(yè)申請難度很大,讓我們一起來看一下美國大學傳媒專業(yè)申請難點在哪里,只有找到申請難點,申請成功幾率才會更高。
新聞傳媒專業(yè)的申請具有以下幾個特點:
1.新聞傳媒專業(yè)往往需要較高的語言成績:一方面,本專業(yè)對托福要求較高,一般院校往往要求TOEFL在100分以上,比如西北大學(Northwestern)的新聞專業(yè)和整合營銷傳播專業(yè)(IMC)要求學生的TOEFL總分要在106以上,康奈爾大學(Cornell)則非常低調地要求TOEFL必須要100分以上,俄亥俄州立大學(OSU)和哥倫比亞大學(Columbia)則要求托福必須得在110分以上,有些學校的官網上的數據可能要求較低,比如佛羅里達大學(UFL)和明尼蘇達大學(Minnesota)只要求80分,但以我往年申請的經驗來講,以低于100分的TOEFL成績來申請很可能在第一輪盲審中便被刷掉; 另一方面,對GRE的語文(Verbal)和寫作(Analytical Writing)要求往往比較高,以華盛頓大學(Washington-Seattle)為例,以往三年所招收的學生在Verbal和Analytical Writing的平均分是589和4.5,明尼蘇達大學(Minnesota)往年招收的學生的Verbal和Analytical Writing的平均分則是585和4.5,而從以往被傳媒專業(yè)錄取的學生情況來看,實際錄取語言成績往往比申請要求高出很多。
2. 新聞傳媒專業(yè)要求學生的口語最好能非常流利(fluent):首先,由于美國新聞傳媒專業(yè)上課的方式往往過于交互性(interactive),提倡學生與學生之間,學生與教授之間在課堂、討論和seminar中積極得配合,所以沒有十分流利的口語,學生是很難融入課堂討論中的。 其次,新聞傳媒專業(yè)發(fā)放助研(RA)和助教(TA)的一個重要標準就是學生口語的好壞,美國的教授堅信,沒有良好的口語,學生是很難幫助教授實現助研和助教功能的。
3、跟藝術類學生申請時必須要提供作品集一樣,申請傳播專業(yè)的學生也必須要提供寫作樣本(Writing Sample),而此寫作樣本對學生能否被學校所錄取具有至關重要的決定性作用。中國學生有以下幾個特點:1,寫作樣本過于 毛鄧馬哲化 ,寫作樣本往往過于照本宣科,語言僵化且沒有任何新意,試想,如果拿一堆味同嚼蠟的陳詞濫調來敷衍美國傳播學系教授,他們怎么會給你錄取呢? 2,寫作中語法錯誤頻繁出現,這樣一看便讓美國教授認為這樣的學生沒有應該有的學術涵養(yǎng)和嚴謹作風。3,選題過于局限,且往往缺乏明確的主題,往往是無病呻吟,沒話找話。
4、申請新聞傳媒專業(yè)與教授之間的套磁往往比較重要:鑒于現在申請此專業(yè)的學生過多,如果沒有與教授的提前溝通,很難拿到美國高校的錄取,更別說拿到獎學金。
5、各個學校的側重點也不太一樣,并且往往許多州立大學的學科設置和專業(yè)設置要更加全一些,并且實力也相對更好一些。很多學生往往在選校時往往盯著US. News 的綜合排名,反而忽視專業(yè)排名,這點讓我很是無奈和苦惱,以U of Iowa為例,施拉姆當年正是在這里創(chuàng)立的傳媒學,該校此專業(yè)非常強悍,在美國傳播學界的名望非常之大,很多名校的教授也是在該校拿的PHD, 但向一學生推薦該校時居然被當做野雞大學看待,我很無奈,真的。以U of Missouri為例,該校的新聞專業(yè)非常強,幾乎跟Columbia平起平坐,在美名望十分之高,但綜合排名只排到94名,再以Wake Forest University為例,該校綜排十幾名,但該校的傳播學專業(yè)實在拿不出手,連PHD點都沒有,并且研究實力相當之差,所以學生在選擇傳播學的同時,盡量應忽視綜合排名,多看看專業(yè)排名。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