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2017年英國留學經(jīng)驗:建筑專業(yè)的求學和求職

2017/06/28 08:09:56 編輯: 英國 瀏覽次數(shù):460 移動端

  英國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文化積淀的西方國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去英國留學的國際學生一般都能找到心儀的專業(yè)進行深造。建筑專業(yè)就非常受中國學生歡迎。

  建筑是一門融合文科和理科的專業(yè),而因為這個專業(yè)需要時間長、對學生各方面要求高,所以也令一些人望而卻步。

  香港人許允恒十年前來到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攻讀建筑本科學位,畢業(yè)后回到香港擔任建筑師,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近,他從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建筑碩士畢業(yè),并以“建筑游人”為筆名出版了專著。以下是記者與許允恒的交談,他的經(jīng)驗非常值得借鑒。

  J: 當時在香港怎么想到來英國讀建筑的?

  H:其實在讀中學的時候,我就想去看看這個世界。因為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英國是配合的,我就可以讀完高中后馬上過來,不用再考其它的試,就相對簡單一些,所以之后我就來英國了。

  J:對建筑是怎樣產(chǎn)生興趣的?

  H: 關(guān)于建筑,我相信是因為小時候的玩具。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媽媽不允許我到外面打籃球或者在外面玩,一定得留在家里。她會買很多積木給我,我也對積木非常有興趣。家里所有的廢物,我都可以自己做成玩具??赡軐Σ煌臻g和上維的創(chuàng)作研究興趣就是這樣發(fā)展出來的。

  J:你在英國讀建筑讀了本科之后又讀了碩士,像建筑這個學科的時間是不是比普通學科更長?是怎樣一個過程?

  H:對。一般來說是從大一開始在英國讀三年,然后工作一年,之后讀到學士要兩年,再接著一直工作兩年,還要參加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的考試,從大一開始考,最少要四年才能成為一個建筑師。

  J:在找工作上有沒有遇到什么難處?

  H:我很幸運,2003年香港剛剛經(jīng)過非典,經(jīng)濟處于最低谷時期,那時我找到一份工資比較低的工作,但是是一個有利于發(fā)揮的機會。

  J:你在那家公司做了幾年?

  H:五年半左右。

  J:然后為什么想回英國讀碩士?

  H: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在這邊再多看一點,特別是倫敦奧運快來了,那個時候我想看看倫敦的發(fā)展怎么樣。

  J:2003年的時候,有沒有試著在英國找工作呢?

  H:有。在2003年畢業(yè)之前,我就已經(jīng)在Newcastle一個小的建筑室做兼職,雖然有一個工作機會,但是我想去更大的公司發(fā)展,所以我就去香港了。

  J:做一個建筑師,讀碩士是必要的嗎?

  H:當然需要,可以說作為一個建筑師,能否堅持下去是最重要的。因為在讀的過程中的氣餒,或者考完之后工資又不是特別的高,只有堅持下去才能成為獨當一面的建筑師。這是一個很艱苦的過程,如果你幸運的話,在很多機會中可以學到很多經(jīng)驗;如果不幸運,十五年、二十年后你還只是一個很平凡的人。

  J:但實際上如果天分不夠的話,是不是也挺難的?

  H:經(jīng)常聽國內(nèi)的學生談到這個問題。我有一個在新浪的博客,他們經(jīng)常問這個問題,他們覺得中國人好像沒有創(chuàng)意的DNA,他們經(jīng)常問是否是自己的創(chuàng)意能力不夠,是不是沒有天分,是不是外國學生做的比我好?他們年紀比我小,可是他們天分這么高,是不是我們中國人做不到?我說不是這樣,最重要的是你要從人的感覺去考慮。高中的時候,他們就從美學,從人的不同感覺去啟發(fā)思考方式 ;中國人則非常實用,東西是否好用,是否暢銷,都是從實際上的數(shù)據(jù)去考慮,沒有創(chuàng)意成分。但不是他們沒有,而是重點要放在人的感覺上。

  J:你那個時候已經(jīng)屬于高級建筑師,接的項目都是哪一類的?

  H:主要是客戶中心。在新加坡、香港和上海都有。

  J:像這種大的項目是需要工作小組來做是嗎?

  H:對,當然需要。不是一間公司而是幾間公司。

  J:現(xiàn)在有很多華裔學生在英國學習建筑,你對他們有什么建議?

  H:盡量多跑跑,多看看。因為英國的文化和建筑從根本上來說和中國的不同,你要去考慮和比較。在英國,特別是倫敦的文化,建筑文化特別強。比如在海德公園,他們有一個Serpentine Gallery, 每一年他們都邀請全世界一流的建筑師,做一個很普通咖啡廳,面積不大,但是用了100個人。這樣的文化允許他們在這個空間盡量發(fā)揮,做不同實驗式的建筑,用不同的建筑方法不同的思考空間設(shè)想一個咖啡廳。這樣的空間在中國不是沒有,但沒到這樣的時候。

  J:找工作方面有什么建議和竅門嗎?

  H:現(xiàn)在在英國找工作是相當困難的。要盡量發(fā)揮自己的強項,我感覺中國人在找工作方面比英國人更用功,更勤奮。還有要在美觀方面,使用功能方面多考慮一些。中國建筑師很注意建筑法規(guī)方面,但是英國就沒有看得這么重。如果我們發(fā)揮得比較好一點,比較全面,這就是我們中國人的強項。還有一個建議是,盡量找一些在中國有分公司的英國建筑公司,這樣的機會是最大的。我有很多同學他們在北京、上海、大連、廣州工作,但是他們的總公司是在倫敦,所以這是很好的工作機會。

  J:外國的建筑公司在中國活動的很多是嗎?

  H:對,很多。特別是在北京奧運之后。

  J:現(xiàn)在倫敦要奧運了,是不是大家都往倫敦來了 ?

  H:反過來了,第一是倫敦這個市場已經(jīng)很飽和了;另外倫敦只是在Stratford這一塊地,而北京是整個城市大規(guī)模去重建。

英國留學經(jīng)驗:建筑專業(yè)的求學和求職英國留學經(jīng)驗:建筑專業(yè)的求學和求職

  英國是一個非常有歷史文化積淀的西方國家,生活在這里的人們用自己的智慧創(chuàng)造了許多寶貴的財富。去英國留學的國際學生一般都能找到心儀的專業(yè)進行深造。建筑專業(yè)就非常受中國學生歡迎。

  建筑是一門融合文科和理科的專業(yè),而因為這個專業(yè)需要時間長、對學生各方面要求高,所以也令一些人望而卻步。

  香港人許允恒十年前來到英國紐卡斯爾大學(Newcastle University)攻讀建筑本科學位,畢業(yè)后回到香港擔任建筑師,闖出了自己的一片天地。

  最近,他從東倫敦大學(University of East London)建筑碩士畢業(yè),并以“建筑游人”為筆名出版了專著。以下是記者與許允恒的交談,他的經(jīng)驗非常值得借鑒。

  J: 當時在香港怎么想到來英國讀建筑的?

  H:其實在讀中學的時候,我就想去看看這個世界。因為香港的教育制度和英國是配合的,我就可以讀完高中后馬上過來,不用再考其它的試,就相對簡單一些,所以之后我就來英國了。

  J:對建筑是怎樣產(chǎn)生興趣的?

  H: 關(guān)于建筑,我相信是因為小時候的玩具。小的時候家里很窮,媽媽不允許我到外面打籃球或者在外面玩,一定得留在家里。她會買很多積木給我,我也對積木非常有興趣。家里所有的廢物,我都可以自己做成玩具??赡軐Σ煌臻g和上維的創(chuàng)作研究興趣就是這樣發(fā)展出來的。

  J:你在英國讀建筑讀了本科之后又讀了碩士,像建筑這個學科的時間是不是比普通學科更長?是怎樣一個過程?

  H:對。一般來說是從大一開始在英國讀三年,然后工作一年,之后讀到學士要兩年,再接著一直工作兩年,還要參加RIBA(Royal Institute of British Architects--英國皇家建筑師協(xié)會)的考試,從大一開始考,最少要四年才能成為一個建筑師。

  J:在找工作上有沒有遇到什么難處?

  H:我很幸運,2003年香港剛剛經(jīng)過非典,經(jīng)濟處于最低谷時期,那時我找到一份工資比較低的工作,但是是一個有利于發(fā)揮的機會。

  J:你在那家公司做了幾年?

  H:五年半左右。

  J:然后為什么想回英國讀碩士?

  H:其中一個原因就是想在這邊再多看一點,特別是倫敦奧運快來了,那個時候我想看看倫敦的發(fā)展怎么樣。

  J:2003年的時候,有沒有試著在英國找工作呢?

  H:有。在2003年畢業(yè)之前,我就已經(jīng)在Newcastle一個小的建筑室做兼職,雖然有一個工作機會,但是我想去更大的公司發(fā)展,所以我就去香港了。

上12下

共2頁

閱讀全文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