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xiàn)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2017年申請澳大利亞簽證需要注意幾點
澳大利亞簽證申請需要注意哪些事項呢?要去澳大利亞留學或者移民澳大利亞的人們,都比較重視澳大利亞簽證申請的環(huán)節(jié),下面澳際教育小編就給大家介紹一下申請澳大利亞簽證要注意的幾點事項。
一位曾就讀于國內的渤海大學并申請就讀澳洲的昆士蘭大學的同學遞交過澳大利亞的570類簽證(昆士蘭大學的語言課程),結果被拒簽。去澳洲留學的夢想變得岌岌可危。
澳大利亞簽證類別中570簽證是一種語言學習簽證。即申請非正式課程,沒有文憑,證書和學位,純英文課程的簽證。如果想同其他課程連接,不可以申請這類簽證。570簽證針對的是語言充電類留學,針對的是有工作背景的在職工作人員或已有工作經驗的申請者,而不是大家通常所理解的“留學”。
申請澳大利亞簽證570簽證的拒簽率高。而被拒簽的人大多數(shù)不能證明自己僅為提升英語而申請該簽證。所以僅從570簽證申請條件來看,這些被拒簽的申請要么申請理由不充分,要么學習計劃不明確,要么材料準備不齊全,要么就是為了滯留在澳或者有移民意向。
那么怎樣才能讓移民官相信自己確實只想去強化英語呢?澳際教育留學專家提醒申請者需要注意到以下幾點:
1.說明要強化英語的必要性。
2.說明英語學習計劃及明確的回國計劃,并將語言學習的目的合理地應用到回國工作當中。
3.提供目前的工作細節(jié),單位準許其離開赴澳學習的證明。
4.不要為了給簽證加分就偽造在職證明或工作背景,應提供自己最真實的材料用于簽證。
除了上述比較重要的幾點外,其他材料都要準備詳實。澳大利亞移民和公民事務部將會仔細地評審所有570 類簽證的申請,同時會考慮每一位申請人的背景和個人情況。一般來說申請人提供的個人情況越全面越完整就越利于審評。
在對自己進行了分析后,這位同學決定申請澳洲573簽證,并在最后成功獲得簽證。573簽證適合于去澳洲讀高等教育的國際學生,所謂高等教育包含以下幾個類別:本科學位(包括預科+本科;大一文憑課程+本科),副學士學位,研究生證書,研究生文憑,授課類碩士。
從中,我們可以看到,去澳大利亞留學,首要的就是要通過簽證申請才可以順利前去,不過澳大利亞學生簽證按照學習的主要課程分為7個類別,學生們在留學之前要先了解自己選對適合自己的簽證類別,澳洲的簽證主要有以下這7種類別:
·570類別-獨立ELICOS(海外學生英語強化課程);
·571類別-小/中學課程--海外學生參加一個小學或中學(包括初中和高中)課程;請注意對于中國申請人來說,至少要完成初中畢業(yè)或以上學歷才可申請赴澳留學生簽證;
·572類別-職業(yè)教育和培訓課程(VET)--文憑,高級文憑和四級證書;
·573類別-高等教育課程--包括學士學位,副學士學位,研究生證書, 研究生文憑和碩士學位(授課式);
·574類別-研究式研究生課程--包括碩士學位(研究式)和博士學位;
·575類別-非學位基礎學習或其他--包括一些基礎的,過渡的或其它的課程,完成課程后不能取得學位,文憑或其它正式的證書;
·576類別-AusAID 或國防部擔保課程-澳大利亞教育機構提供的由AusAID學生或國防部擔保的學生參加的全日制教育或訓練課程的全部或一部分。
·580類別-學生監(jiān)護人簽證-對于學生簽證申請人須其監(jiān)護人在其學習期間陪同。
同學在進行簽證申請時切務要搞清楚他要申請的類似是哪個,避免耽誤時間。
澳大利亞簽證類別有很多種,根據去澳大利亞的目的不同,需要申請澳大利亞簽證的類別也有所不同,大家在申請澳大利亞簽證的時候,需要先確定好類別,這樣可以防止被拒簽,本文介紹了澳大利亞簽證申請的注意事項,希望能夠對大家有所幫助。
澳際教育留學方案結合澳際六步曲服務體系,首創(chuàng)留學精英課程,科學理性規(guī)劃,提升背景,強調團隊溝通和個性輔導,重在全面提升申請人綜合競爭力。我們擁有上千成功案例,龐大的海外名校數(shù)據庫資源,華人領域最專業(yè)顧問團隊和海內外廣大的澳際校友網絡的支持。澳際留學方案形式講究重在參與,采用互動分享的Workshop,多對一的個性化輔導。我們確保拿到滿意申請結果的同時,加強申請者團隊意識,自我認知和溝通能力,系統(tǒng)掌握求職、面試以及海外生存技巧,積累受益終生的人脈資源。詳情了解澳際留學方案請點擊:http://goplaceswithdan.com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