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大學商學國貿雙碩士畢業(yè),現居澳洲,在澳學習生活15+年,從事教育咨詢工作超過10年,澳洲政府注冊教育顧問,上千成功升學轉學簽證案例,定期受邀親自走訪澳洲各類學校
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2017年現代孟母:加國華裔家長該如何為子女擇校
子女教育,一向是中國人十分重視的一件大事。 教養(yǎng) 一詞更加突顯了這一傳統(tǒng),人們認為 教 重于 養(yǎng) 。不少中國移民背井離鄉(xiāng)來到這片楓葉之國,主要目的就是為了讓下一代得到更好的教育。不過,即使是在加拿大出生的人士,對加拿大的教育體制也并不完全了解。不少讀者來信來電,希望我們多介紹一些有關加拿大學校系統(tǒng)的知識。 引子:
上當了!真是豈有此理!! 一心想讓女兒進入西溫名校的郭太太,花了幾百萬加元在她心儀的名校附近購置了物業(yè),舉家從溫西遷往西溫。不料,在他們歡天喜地帶著女兒前去注冊報名時,卻被告知,在重新劃分學區(qū)之后,他們所住的地段已經不在該校招生的范圍之內了。這一消息,對于郭家來說,無疑于晴天霹靂,大半年來的忙碌和努力,都付諸東流了
多數華裔家長崇尚名校
像郭太太這樣為子女選擇名校而投資物業(yè)的現象十分普遍。
在我這七、八年時間所接觸到的華裔移民家庭當中,有90%以上是十分注重子女就讀學校排名的。 黃紫雁指,許多華裔移民家庭是根據自己心目中學校的地段來尋找居所的,不少華裔家長在移民之前就已經對大溫地區(qū)的學校排名了如指掌。 有些是通過朋友介紹,有些是通過地產經紀了解,也有些是看到菲沙研究所(Fraser Institute)一年一度的學校排行榜。
望子成龍效法孟母三遷
戰(zhàn)國時期,孟母為了讓兒子孟軻有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曾三度搬家,最終令孟子成為一代宗師。
現在,不少華裔移民家長也效法孟母,為了找一個適合自己子女的學校不惜多次搬遷。
家長為了子女尋找心儀名校的心情是可以理解的, 不過,黃紫雁提醒道, 新移民不要太沖動而急于置業(yè)。 她建議家長們可以先采取租房或向朋友借宿的方式,讓孩子嘗試一段時間,看看這家學校是否真正合適。如果真的不適應,轉校也比較靈活。
上面提到的郭太太一家,因為根據沒有及時更新的網站資料購買了不在名校學區(qū)內的房子,造成了自己兩難的局面。 所以,如果希望讓子女上自己選好的學校,最好是先到學校局去咨詢一下,看看這所學校的招生地段的準確資料,以免造成誤會和失望。 郭太太再三提醒移民家長。
名校并不一定適合自己
不過,并非子女進入名校就萬事大吉了。
處于溫哥華西區(qū)的丘吉爾中學(Sir Winston Churchill Secondary School),是許多華裔家長心目中的名校,在歷年學校排行榜上成績斐然。來自廣東的馮太太就是聽了不少人推薦這所學校,才賣掉本拿比的大屋,在溫哥華西區(qū)租了一間公寓,讓曾在北本拿比中學就讀的女兒轉到丘吉爾中學。本來認為一償心愿,可以放心讓女兒在名校接受教育, 但是事情并不是想像中那樣, 馮太太說, 我在中國的時候,十分害怕女兒受不良風氣影響,染上追求名牌和互相攀比的壞習氣。希望她在加拿大上學可以遠離這種環(huán)境。
加拿大學校的一個教室
不過,馮太太對我們說,沒想到,女兒上了丘吉爾中學,這種擔心又來了。她說,現在的丘吉爾中學,差不多90%的學生都是亞裔的,華裔更是占了絕大部分。 這里的攀比風氣十分嚴重,幾乎與中國大陸無異。 馮太太說,從家長到學生,大家都在攀比誰家住的房子更大,誰家開的車更好,誰擁有的名牌衣服最多。 家長不開奔馳,好像就沒有顏面進學校接孩子。 她說, 更可怕是,老師也用這樣攀比的眼光看待學生。試問這樣的環(huán)境如何能讓孩子們健康成長?!
學校風氣才是至關重要
馮太太還對我們說,她有一個兒子在西區(qū)一所小學讀書,情人節(jié)時,學生都爭著給老師送禮物,而禮物竟然是施華洛世奇(Swarovski)的水晶項鏈。如果禮物不好,老師還不高興。 而在本拿比學校讀書時,情人節(jié)時,老師一般是教學生做手工來送給父母。 馮太太補充說。
其實不是錢的問題, 馮太太指出,學校的風氣不好,對孩子的影響至關重要?,F在她反而要時刻注意女兒的活動,盡量不讓她與同學一起去看電影,開派對。她的女兒已經10年級了,所以馮太太也不愿為女兒轉校再折騰了。 現在,我很懷念本拿比的學校,看來普通學校的校風似乎更好。 她說, 加拿大的學校已經不重視道德教育了,所以學風好不好就更顯重要了。 馮太太表示不會讓兒子上丘吉爾中學了。
馮太太很有感觸地說,其實如果上不了 精英班 ,身在名校也沒有什么意義。
找到好老師才是最重要
西溫的郭太太雖然未能如愿讓女兒進入自己心目中的名校,但她的女兒卻 因禍得福 。進入自己地段規(guī)模較小的學校后,遇上了十分熱情和校長和老師。雖然校長和老師都知道他們的學校并非郭家所選擇和喜歡的,但校長和老師卻十分認真和耐心,還幫忙郭家聯(lián)絡那家名校。
本拿比的一所中學
短短幾個月,郭氏女兒收拾了因被名校 拒之門外 的心情,很快便與老師打成一片,學習成績也得到很快的提高。日前,西溫那所名校來電表示愿意接受郭氏女兒,不過,小朋友已經喜歡上現在這所學校了,她表示不愿意轉校了。郭氏夫婦也認為,對孩子來說,一個好的校長和一個好的老師才是最重要的。
普通學校也有許多選擇
許多華裔家長認為,只有進了名校,孩子才有希望出人頭地,其實這種想法是錯誤的。 資深教育顧問黃紫雁認為,對于那些希望 開小灶 的學生來說,其實普通學校也有不少選擇的機會。
溫哥華以及列治文、本拿比、高貴林等校區(qū)都設有一些特別的課程,來培訓希望在某些特定領域加大學習量的學生。這些課程的范圍涵蓋體育、美術、舞蹈、電腦、領袖才能等不同方面,而不少被視為不起眼的普通學校也開設有這樣的課程。 John Oliver中學在菲沙研究所的排行榜上一向不高,但這所學校也設有這類特殊課程。
在溫哥華,學校局在不少學校都設有Mini School,有人翻譯為 精英班 ,有人稱之為 尖子班 ,但黃紫雁覺得還是稱為 小型學校 比較合適,因為在加拿大的教育體系中并不崇尚精英教育,其實,在本地的教育理念中,這些所謂的 尖子班 與身體或智力有殘障的 特殊班 是同等對待的,都被視為有特殊需要。
精英制學校不限制學區(qū)
根據溫哥華學校局網站介紹,Mini Schools的正式名稱應為District alternative programs。溫哥華學校局官方網站的中文譯本,將District alternative programs譯為 地區(qū)替代課程 ,而Mini Schools則譯為 精英制學校 。
Mini Schools的設置是彌補公立學校普及教育所帶來的不足,讓在常規(guī)班上 吃不飽 的學生有深造的機會,這也是加拿大教育 因材施教 理念的體現。這些班一般30人一班,每校每一年級只有一班。
精英制學校不設學區(qū)限制,準備上8年級至12年級的學生如有興趣都可以填報3個志愿,并在每年的1月份參加有關測驗,測驗主要是評核學生的認知能力、英語水平及數學能力。一般3月份便有結果,9月份入學。 學校局也會參考學生6年級及7年級第一學期的成績,所以,這個挑選是全面的。 黃紫雁表示。
擇校須視乎學生的興趣
在談到對新移民學生擇校有什么忠告時,有兩點建議可供大家參考。
一是新移民學生首先要通過語言關。 只要掌握了語言,其他課程就可以跟得上了。 黃紫雁說,現在每間學校的ESL學生都不少,所以并不需要為此而選擇特別的學校,反而是學生自己的努力十分重要,包括補習和融入本地生活。
二是小朋友自我發(fā)展的興趣。 特別是接近中學階段,家長一定要了解孩子的興趣和特長,不應拘泥于名校和學區(qū),要讓孩子在自己喜歡和專長的領域發(fā)展。
澳際出國全國品牌留學機構,提供最新留學資訊,為您成功留學不遺余力!如有疑問歡迎撥打以下咨詢熱線:
大連咨詢電話:0411-82551880 沈陽咨詢電話:024-23286508 西安咨詢電話:029-88212555 青島咨詢電話:0532-85793888 太原咨詢電話:0351-5228980 鞍山咨詢電話:0412-5557322
Amy GUO 經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容,訪問者可將本網站提供的內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站任何內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站內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站刊登內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