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 首頁> 新聞列表> 加拿大留學生活:從來沒看過公共汽車的孩子.
離發(fā)車還有三分鐘,我跑著趕七路公共汽車。突然發(fā)覺背后緊跟上一個人。回頭一看,豎起一腦袋頭發(fā):這是個面容憔悴的白人中年婦女,滿嘴不停地嘮嘮叨叨,背著個大登山包,跑得比我還快。這么個主兒,怎么看都像處于非正常精神狀態(tài)的棲街族,不是癮君子就是酒徒。
在加國生活,碰上過精神病,糾纏起來不是開心事。我加快腳步,這女人也更快。當我踏上七路車的踏腳板時,她緊接著沖上來。我坐下,她就挨著我要坐下——公交車可不是私人領地,我不喜歡她也不能干涉。
坐下前,她翻過登山包,一切有了答案。這個登山包是個兒童背囊,整個設計特別是背負系統(tǒng)和普通登山包沒有區(qū)別,只不過大包的主體上口全開,放進個兩三歲孩 子,登山、旅行安全而方便。這種標準的戶外裝備即使在北美也不常見,我若不是在北京逛戶外用品店時見過,還真不認識。那個白人婦女實際不是在自言自語,她 一直在和孩子講話,免得寶寶因顛簸而不安。
在車上安頓下來的小家伙開始活躍起來,一雙小眼睛不住的東瞧西看,突然指著窗外另一輛公共汽車大叫起來:“BUS!BUS!”中年婦女頗有幾分歉意地看看 我:“我家住在很遠的一個小島上,島上只有一個小漁村,自然沒有公交車。我兒子兩歲,只從島上出來過兩次,上一次還不記事呢。我父親在這座城市居住,我是 帶孩子探親來的?!?/p>
這對母子,因為自然環(huán)境而遠離當代文明。由他們,我想起加國還有一批因信仰遠離當代文明的人。在安省滑鐵盧一帶,常見到公路上一個頗為特殊的標識:一部馬 車。有的路段,公路兩側有很寬的沙土帶,寬得超出公路建設的常識。直到有一天,我看到一個穿著中世紀德式斗篷的婦女駕著單人馬車和我的豐田華冠擦肩而過, 才逐漸知道他們是誰。婦女頭頂?shù)拿弊樱灰恍┲袊Q為“簡愛帽”,我記得電影《苔絲》中也出現(xiàn)過這些服飾。
這是個源于歐洲的教派,漢譯為“門諾”。他們?yōu)閷ふ倚叛龅淖杂啥鴣淼奖泵溃髞碛忠蚓芊鄱灰娙萦讵毩⒑蟮拿绹?,從賓夕法尼亞輾轉(zhuǎn)抵達加拿大。這個遺世獨立的教派終于在楓葉之國安定下來,兩百年來他們的生活方式?jīng)]有改變。
在七路車上坐在一起,我終于明白,那個婦女為什么會有如此憔悴的面容。那種孤島單懸,終年面對千里長風的環(huán)境,只有這樣的面孔能夠擔當。我的語言不好,記不起那個地名,到現(xiàn)在也不知道,她的島是在湖中還是在海上。
Amy GUO 經(jīng)驗: 17年 案例:4539 擅長:美國,澳洲,亞洲,歐洲
本網(wǎng)站(goplaceswithdan.com,刊載的所有內(nèi)容,訪問者可將本網(wǎng)站提供的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個人學習、研究或欣賞,以及其他非商業(yè)性或非盈利性用途,但同時應遵守著作權法及其他相關法律規(guī)定,不得侵犯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合法權利。除此以外,將本網(wǎng)站任何內(nèi)容或服務用于其他用途時,須征得本網(wǎng)站及相關權利人的書面許可,并支付報酬。
本網(wǎng)站內(nèi)容原作者如不愿意在本網(wǎng)站刊登內(nèi)容,請及時通知本站,予以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