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英國人獨特的抱怨方式.

2017/07/30 10:14:24 編輯: 英國 瀏覽次數(shù):399 移動端

  14年前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情景依然猶如昨天。

  拿著頭天朋友給畫的路線圖(好像那時候還不興電腦上打印出一張Google map),早早的出了門。天下著雨,不大也不小,恰到煩人的程度。

  雨中的行人,不打傘的倒比打傘的多,步點比雨點還急,臉色比天色還陰。

  坐上地鐵,支棱著耳朵聽報站名。就要到該下車的Holborn車站了,揚聲器里突然傳出司機的聲音,說是接到安全警告,Holborn站不停車。

  地鐵甩站不停,一車廂人一點脾氣沒有

  一連又開了兩站地,車才終于靠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連三站不停車,車廂里并沒有炸了窩,大家好像早預料到了似的,該看報紙的看報紙,該做深沉狀的做深沉狀。緊貼著我的那個漢子,每次擴音器一響,眼球就往上翻翻,嘴角似咧非咧的抽動一下。僅此而已。

  一開車門,轟的一下走了半車箱的人。

  上到地面上,完全找不著北了。到處是警察,左一道又一道的警戒線,這兒不能過,那不能走。傳說中很友善的英國警察忙著疏散行人,顧不上給我指路。

  Stiff upper lip,緊抿的上嘴唇

  看我揮舞著一張紙比比劃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位穿著考究像是學者又像是公司白領的中年男子停下來主動問我。他說他要去的地方離布什大廈(BBC國際廣播所在地)不遠,讓我跟他一起走。

  他說,這通折騰,是因為警察接到了炸彈警告(后來知道是愛爾蘭共和軍)。聽他輕描淡寫的口氣,我終于忍不住問,這么大的動靜,怎么大家連句牢騷話都沒有,就這么逆來順受?

  他哈哈一樂,一臉自嘲地說,我們寧愿緊繃上嘴唇,因為我們是英國人(keep a stiff upper lip,because we are British)。

  英國人也是人,是人就要抱怨

  可是,在英國日子久了,漸漸的發(fā)現(xiàn),英國人引以自豪的上嘴唇并不總是緊緊地抿著的。

  實際上,英國人不但愛發(fā)牢騷,抱怨起來一點不比任何其他民族遜色,盡管表現(xiàn)的形式可能不盡相同。

  出門坐車嘟嘟囔囔,一肚子不高興;進辦公室怪話連篇,牢騷滿腹;泥瓦匠活糙、管工太懶、水電費說漲就漲豈有此理!英國人抱怨起來能把你的耳朵磨出繭子。

  最近讀到一本關于發(fā)牢騷的新書,《抱怨的快樂》(The Joys of Complaining)。作者戈里格森(Jasper Griegson)認為,英國人愛抱怨,但往往缺乏抱怨的技巧。

  比如,該抱怨的時候不抱怨,憋在肚里,等到終于發(fā)作時,錯過了火候,反而讓人覺得不近情理。

  戈里格森認為,最有效的抱怨不是當面爭吵、摔門砸電話,而是把抱怨形成文字,落在紙上。白紙黑字,有案可查,最有威脅。而且,一定要不失幽默感(笑里藏刀?)。

  我想起了一句諺語:The crying baby has the most milk,嚎哭的娃娃吃奶最多。

  如果真是月子娃娃,干嚎就行了。如果不是娃娃,要想多“吃奶”,那就得先看準了“哭”的時候,“哭”的對象,然后恰到好處的“哭”。

  為什么而抱怨,抱怨為了什么

  當然,不能把抱怨一概斥之為無病呻吟,為“多吃奶”而干嚎。不平則鳴, 不滿而發(fā)奮,從積極的 角度看,牢騷抱怨其實是人類文明進步的一大原動力。

  聽說過艾米琳·潘克赫斯特(Emmeline Pankhurst 1858-1928)這個名字么?她是維多利亞時代的一位名門閨秀,本應在家相夫教子,喝茶溜狗。

  但是,她卻對婦女沒有像男人一樣的選舉權感到不滿。從客廳里的憤憤不平,到走上街頭的奔走呼號,從示威喊口號,到砸窗戶燒房子,潘克赫斯特率領她建立的“婦女社會和政治同盟”(Women’s Social and Political Union)訴諸了越來越極端的手段。

  潘克赫斯特和她的許多同盟成員因此都鋃鐺入獄,她們也不再抱怨,抿起嘴唇—絕食了。當時的政府不得不通過一項被奚稱作“貓捉老鼠”的法案,即把絕食時間過長的婦女放出監(jiān)牢,等她們身體恢復的差不多了,再重新抓回監(jiān)獄。

  經(jīng)過近三十年的抗爭,1918年,英國終于通過了《代表人民法案》(the Representation of the People Act),給年齡30以上的婦女以選舉權。潘克赫斯特去世的那一年,1928年,英國婦女終于獲得了與男人完全一樣的選舉權(年滿21歲)。

  當然,如果大家開口抱怨之前,都要先想想是否有如此偉大的意義,就太累了。明明知道抱怨也沒用,還是忍不住抱怨,就是圖個嘴上痛快。

  發(fā)一通牢騷,讓自己心里舒服點,這牢騷就算沒白發(fā)。

英國人獨特的抱怨方式英國人獨特的抱怨方式

  14年前第一天到公司上班的情景依然猶如昨天。

  拿著頭天朋友給畫的路線圖(好像那時候還不興電腦上打印出一張Google map),早早的出了門。天下著雨,不大也不小,恰到煩人的程度。

  雨中的行人,不打傘的倒比打傘的多,步點比雨點還急,臉色比天色還陰。

  坐上地鐵,支棱著耳朵聽報站名。就要到該下車的Holborn車站了,揚聲器里突然傳出司機的聲音,說是接到安全警告,Holborn站不停車。

  地鐵甩站不停,一車廂人一點脾氣沒有

  一連又開了兩站地,車才終于靠站。讓我覺得不可思議的是,一連三站不停車,車廂里并沒有炸了窩,大家好像早預料到了似的,該看報紙的看報紙,該做深沉狀的做深沉狀。緊貼著我的那個漢子,每次擴音器一響,眼球就往上翻翻,嘴角似咧非咧的抽動一下。僅此而已。

  一開車門,轟的一下走了半車箱的人。

  上到地面上,完全找不著北了。到處是警察,左一道又一道的警戒線,這兒不能過,那不能走。傳說中很友善的英國警察忙著疏散行人,顧不上給我指路。

  Stiff upper lip,緊抿的上嘴唇

  看我揮舞著一張紙比比劃劃像熱鍋上的螞蟻,一位穿著考究像是學者又像是公司白領的中年男子停下來主動問我。他說他要去的地方離布什大廈(BBC國際廣播所在地)不遠,讓我跟他一起走。

  他說,這通折騰,是因為警察接到了炸彈警告(后來知道是愛爾蘭共和軍)。聽他輕描淡寫的口氣,我終于忍不住問,這么大的動靜,怎么大家連句牢騷話都沒有,就這么逆來順受?

  他哈哈一樂,一臉自嘲地說,我們寧愿緊繃上嘴唇,因為我們是英國人(keep a stiff upper lip,because we are British)。

  英國人也是人,是人就要抱怨

  可是,在英國日子久了,漸漸的發(fā)現(xiàn),英國人引以自豪的上嘴唇并不總是緊緊地抿著的。

  實際上,英國人不但愛發(fā)牢騷,抱怨起來一點不比任何其他民族遜色,盡管表現(xiàn)的形式可能不盡相同。

上12下

共2頁

閱讀全文

相關留學熱詞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