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2017在新西蘭看奧運

2017/08/15 22:09:41 編輯: 新西蘭 瀏覽次數:463 移動端
今年的奧運會,我是在新西蘭看的。確切地說,是在網上看的。新西蘭人似乎并不關心希臘奧運會。比起中國人狂攬金牌,新西蘭至今為止只有評估三塊金牌。不過,假如你以為新西蘭人不喜歡體育,那就大錯特錯了。
  剛到奧克蘭,讓我驚訝的是,這里的公共綠地如此之多。我所居住的社區(qū),無論往東、西、南、北,只要步行十來分鐘,都有一塊綠茵蔥蔥的有兩個足球場那么大的pARK。平時安靜得如一湖綠水。一到傍晚或周末,就熱鬧起來。足球、橄欖球、飛碟賽、棒球――身著鮮艷運動服的年青男女們,一本正經地舉行著他們自己的奧運會,一樣有正式的裁判,有犀利的哨聲――但不會有黑哨,因為沒有競標去爭取,一切純粹是生活中的娛樂。
  這些保養(yǎng)得不錯的 pARK,除了少數幾塊標明只限于本社區(qū)居民外,大部分都對公眾開放。每一個人――不管你是富人還是窮人,都可以免費享用它們。人們雖然不關心奧運會,但每天都在運動:劃船、滑雪、打球、游泳、跑步。新西蘭雖然是一個金牌小國,卻是一個道道地地的體育大國。
  然而,咱們中國卻剛剛倒過來,奧運會上揚眉吐氣,體育卻與普通老百姓的日常生活越來越遠。農村是不必說了,我不知道在那些貧窮的山村里,是否還有一張乒乓臺、一個籃球架?即使在上海、北京、廣州這樣的大都會里,假如你是一介平民的話,又到哪里去打一場球、跑幾個圈?幾乎所有的公共體育場所,都不向納稅人免費開放。學校一到暑期,鐵門關得緊緊的,不要說周圍居民,連自己的學生進去,都頗費周折。而許多社區(qū)俱樂部、小區(qū)會所,雖然運動場地和器材一應俱全,但往往收了物業(yè)管理費,還要業(yè)主去辦一張收費的金卡。城市的空間越來越逼仄,公園被不斷地蠶食,馬路上充滿了有害的汽車尾氣。諾大的都市,連一個理想的跑步空間都難以尋覓。
  在新西蘭,當然不是所有的體育場所都免費,比如公共游泳池、高爾夫球場。但即使是這些經營性場所,也充分考慮到一般平民的承受能力。我住處附近有一處高爾夫球場,在里面揮拍自娛的,竟然不是在國內時見慣了的老板、金領,而是一般的阿公阿伯。原來,在這里玩一次高爾夫,也不過是一天的飯錢而已。
  新西蘭是高福利、高稅收的國家,財政有了錢,不是養(yǎng)少數體育尖子,讓他們到奧運會上拿金牌,而是切切實實地用在納稅人身上,打造舒適的、遍及各個角落的公共體育場所和設施,讓全體國民、特別是一般窮人也像富人那樣,有資格享受各種運動,享受空氣、陽光和綠茵。體育,在這里不是展現國家強盛的工具,而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所有國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實實在在的一部分。
  我在新西蘭看奧運,心情是復雜的,我為中國的每一塊金牌而驕傲,又為中國人為金牌所付出的代價而悲哀。中國的體育,從基層到中央,從少體校到國家隊,好像只有一個目的:到奧運會拿金牌。國際上拿不到的,也要到國內的小奧運――全運會上搶牌子。除此之外,別無目的。于是,體育只剩下一個意義:一切為了競標,一切為了勝利。因此也形成了一個贏者通吃的殘酷規(guī)則,拿了金牌,成為人上人,而其余人,通通變成了失敗者,包括亞軍在內,只配享受殘羹剩飯。至于體育本身的意義,體育與普通國民的關系,不再有人關心,也不再當回事情。好像我們只能通過奧運、通過金牌、通過國家的榮譽,才能體會體育本身的樂趣。
  悲哉!奧運不過四年一回,但國人的生活,是天天要過的。為了那幾塊小小的金牌,我們值得犧牲那么多,將運動從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放逐出去么?假如奧運的金牌與國民的體育真的是那樣沖突的話,我寧愿中國像新西蘭那樣,做一個奧運金牌的小國,而成為道道地地的體育大國。

相關留學熱詞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