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美國人收養(yǎng)中國孩子以后-美國留學網

2019/06/14 10:16:22 編輯:井浪花-cj 瀏覽次數:339 移動端

本文標題:美國人收養(yǎng)中國孩子以后-美國留學網,如今留學的人越來越多,不論高中生、大學生還是讀研的學生,都想早日去留學接受好的教育,很多同學對美國,美國留學中介,美國留學,美國留學條件,美國留學網,美國留學申請的相關問題有所疑問,下面澳際小編整理了《美國人收養(yǎng)中國孩子以后-美國留學網》,歡迎閱讀,如有疑問歡迎聯系我們的在線老師,進行一對一答疑。

最近在寫第二本書,所以靈感很多,更新非常頻繁,被譽為新浪最勤奮的作者之一,更多文章可以點擊Alex王子的陽光城堡。

昨天發(fā)表了一篇一位美國80后年輕人只生了一個孩子,決定再收養(yǎng)一個孩子。因為收養(yǎng)中國孩子過于復雜,而改收一位埃塞餓比亞孩子的故事,在留言中中聽到了中國朋友不同的聲音。有人不相信,有人嘲諷,有人歸咎于社會制度,

最讓我不敢相信的是,居然有美國人關注我的這個中文博客,一位熱愛中國的美國朋友昨天看了我的文章以后,專程開車從紐約趕來和我交談。他告訴我,為了寫一篇論文,他曾經寫過一篇關于波士頓紐約地區(qū)美國家庭收養(yǎng)中國孩子的細致調查。他當年發(fā)現在一串調查之后,在美國收養(yǎng)中國孩子的大多數都是美國家庭,只有一對華人夫婦收養(yǎng)了一個中國孩子。

美國家庭收養(yǎng)了中國孩子以后怎么做?我的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很感人的故事。這些美國家庭很希望讓孩子們能夠融入美國文化,可是他們又不希望這些孩子失去中國的根和對中國文化的認同感,所以這些美國家庭組織了一個很有影響力的全國性的慈善組織“收養(yǎng)中國孩子的家庭協會”,簡稱F. C. C (http://catalog.com/fwcfc/welcome.html),

這個組織幫助這些迷茫和善良的美國家庭解決了教育中國孩子的苦惱,他們會在中國傳統(tǒng)的節(jié)日組織一系列的活動來幫助孩子們認知中國傳統(tǒng)文化,他們也給孩子們提供中文課,他們也組織孩子們參加一些慈善活動,讓他們將愛心傳達下去。

朋友給我講了一個很感人的例子。在西雅圖和華盛頓地區(qū),這個協會組織被收養(yǎng)的華人孩子們到敬老院去給老人表演中國舞蹈和歌曲。于是那些美國白人父母就站在一旁,看著他們的中國孩子表演,雖然他們根本聽不懂他們在唱什么。

這位美國朋友也給我提到,不管這些協會怎么努力,這些孩子還是只能接觸到一些比較形式的東西,當這些孩子們到了高中的時候,他們會面臨歸屬感的迷茫,他們覺得自己是美國人,但是周圍的美國人把他們還是當成華人;他們知道自己來自中國,可是又沒有辦法和來自中國的朋友用漢語進行流利的溝通。

當這位美國朋友給我講完這段故事,我又開始思考很多問題。我突然想起了我從夏威夷回波士頓,在芝加哥機場轉機的時候,在機場遇到一位美國中學老師,她收養(yǎng)了一位上肢殘疾的中國孤兒,但是她把這個孩子當成自己的孩子,為這位孩子提供了她能夠提供最好的教育,結果這位孩子拿到了紐約地區(qū)一個數學比賽的一等獎。

其實很多美國家庭對中國非常友好,根據美國國務院(State Department)統(tǒng)計的數據,每年大概有7000多中國孤兒被美國人收養(yǎng),這些家庭大多是都是比較富裕的中產階級,因為收養(yǎng)中國孩子要達到一定的財產要求,為什么國內的朋友會用這么不屑的眼光看待這些善舉?

美國人并不想把這些孩子變成“香蕉”,他們在盡力維護孩子文化和血緣的根,為什么我們依然會對美國人和美國社會進行臉譜化的不信任?

為什么中國沒有這樣的收養(yǎng)和慈善傳統(tǒng)?當我們很多人在諷刺美國人動機可疑的時候,為什么我們自己對這么多社會弱勢群體這么冷漠?

一連串的問題,留給我,也留給我們的社會去思考!

大多數用戶曾經通過:美國人收養(yǎng)中國孩子以后-美國留學網搜索到本頁,美國人收養(yǎng)中國孩子以后-美國留學網內容來自互聯網不代表本網觀點,如果本網轉載的稿件涉及您的版權請發(fā)郵件至jinglanghua@aoji.cn,我們將第一時間本網將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guī)盡快妥善處理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