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閉

澳際學費在線支付平臺

社會學家丁學良:美國越是拒簽,越不能自己放棄出國留學(二)

剛剛更新 編輯: 瀏覽次數:4169 移動端

0

4

海外通識教育:重視實踐項目 激發(fā)學生潛能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丁教授您的經歷是相當的豐富,您在中國內地完成本科和碩士,在哈佛大學讀的博士學位。然后在哈佛任教,之后又在澳大利亞國立大學,還有香港科技大學擔任教授和研究工作?,F在又回到了國內,擔任深圳大學特聘教授兼中國海外利益研究院學術主導。其實您覺得在中西方的教育體系當中,大學教育到底應該是教師繼續(xù)傳授知識呢?還是應該啟發(fā)學生們的思辨能力,同時也激發(fā)年輕人的創(chuàng)造力呢?

丁學良: 因為我對美國的大學本科有親身經驗,就當他們的助教TA,Teacher Fellow一共到了5年半,所以當然很幸運的就是我接觸的是哈佛大學的本科生,那非常不一樣。即使哈佛本科生跟別的本科生學校有差別,但有些基本的道理我覺得是相通。

比如說在哈佛的本科生院,從一年級大一開始,他就一定要你學,那個時候叫核心課程,現在又改了叫做 General education通識教育。它的核心構成,它的目標是什么?它是要來自于古希臘的傳統(tǒng)。你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年輕人,你以后你不僅僅是一個專業(yè)人士,你同時還是一個人,然后如果你成家以后,你是丈夫或者是你的妻子,如果你有了孩子的話,你是父母,然后你和社會之間也有一種關系,因為你是公民,是不是?然后如果你以后參與對社會的公共服務的話,不管是在政府里面,而且在法律系統(tǒng)里面,還是在其它系統(tǒng)里面,你同時還是一個 highly responsible有很高的責任的這么一個公民。

所以他要你選的那些課都是為了你未來,你作為一個受過高等教育的盡可能全面發(fā)展的人,應該具有哪些素質?我認為這種教育理念在任何一個社會里面都是正當的,這樣你具體的內容有所不一樣。舉很簡單的例子,在我1987年開始在哈佛本科生院當TA后來資深一點當了TF,還有一個等級是最后Lecture,有三個等級。這時候我就很注意就是那些學生他選課的那種搭配,比如說在那個時候,有幾門課我就覺得對我本人啟發(fā)就很大,你哪怕是理工科的學生,你必須要上一門發(fā)展經濟學。因為美國有很多的孩子,他不知道第三世界窮困的社會,最大的問題是哪些問題?那些孩子上了發(fā)展經濟學以后,有些人就是從這個課中學到了非常重要的啟發(fā)和刺激,然后把自己理工的專業(yè)同這個世界怎么脫貧,怎么幫助發(fā)展中國家也能分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都結合起來。

我很羨慕他們這樣的機會,因為我小時候沒這個機會。然后還有一個非常生動的一個例子,就在他們的本科生院里面有on leave(休假制度),就是你請假,他不說請一兩天假,至少你請一個學期,最多是請兩個學期,在特殊情況之下,還可以再多一個學期,一般以兩個學期為最多。什么意思?就是說你大學本科的4年,你不能一天到晚就在校園里面呆著,你都要到外面去做點事,這是做什么事?你自己選擇,當然學校里他有提供很多的信息,那么我在我班上就有幾個學生,我很羨慕他們有這樣的發(fā)展機會。

比如說有一個女孩子,他的父母就是臺灣做電腦工程的,很早就移民到了美國去了,他們是在臺灣出生,當然在美國成長的,國語講的蠻好的,但是不能夠寫很重要的文章。她到大三的時候他就講,她說丁老師他說你能不能給我寫封推薦信,實際上我想申請一個學習的on leave,我以為她回臺灣去,她說聽說中國大陸的長江三峽項目馬上要開了。我看了一下資料,這是人類有記載歷史上最巨大的水利工程,這個水利工程里面牽涉到人和自然的關系,環(huán)保。牽涉到人和天的關系,因為你比如說氣候的變化所帶來的暴雨或者干旱,它牽涉到人跟人的關系,它牽涉到人跟家庭的關系,它牽涉到人跟社區(qū)的關系,它牽扯到人和法律的關系,它牽涉到人和疾病的關系。但這種機會像這樣的試驗是人類是幾千年才遇到一次。

她說我是個華人,但不是中國大陸出生的,我能不在第一時間趕到現場,去目擊這個曠古工程所帶來的一切嗎?我非常佩服她。我說孩子我說你要曉得你去的那個地方,不但對你這樣在美國長大的華人孩子來講,很難,即使中國大陸沿海城市的孩子到那兒去都很難,我覺得很簡單例子,那是沒公共廁所,你想想看你怎么過日子?如果你生了???方圓200里之內找不到一個很像樣的醫(yī)療所,我想還有比這更糟糕的,那里的人講的方言你聽不懂,因為那里很少有人會講普通話,我說你要把所有最困難的因素考慮進去以后,再過一個星期你再來找我。如果你說你還想去,我一定給你寫一封最強的推薦信。

又過一禮拜來了,我給她寫封推薦信,然后她就去了。再過了15年,這個孩子就成為美國第一批的環(huán)保專業(yè)的研究生博士,又過了10年,她成為全世界最領先的環(huán)保政策的專家,成為美國國會全球環(huán)境保護政策的第一號研究員。什么叫人才,這就叫人才。她有一個偉大的目標,她愿意為此付出代價,而同時這個學校給她機會。因為她后來在長江三峽那地方待了一個學期說還不行,我還沒有把這里面我應該了解的很多事情做得更仔細一點。丁老師你能不能再給我寫一封信,我再延期一個學期。她整整一年,就這個女孩子就在那么樣的一種艱難的環(huán)境之下,但她這一輩子過的是非常有意義的。

3

“好奇心”是一個人發(fā)展?jié)摿涂赡苄缘淖钪匾寗恿χ?/strong>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剛才您舉的這個例子是相當的形象、生動,而且很有啟發(fā)。因為一個學生她在讀書的時候,她就知道在中國三峽有這樣的一個工程,她希望自己去親身的體會去經歷。那么其實可能在美國有 on leave或者是休學去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但是在中國內地我們做個交換生 exchange可能已經是很好的機會了,大家能夠見不同的同學,可以知道不同人有不同的思維方式。在中國的教育當中我們往往還是希望培養(yǎng)乖孩子,老師怎么說就怎么做,而且學業(yè)功課也是相當的繁重,慢慢的就對世界的好奇心就給磨滅了。怎么樣才能讓年輕人保持對世界的好奇呢?

丁學良: 人的好奇心,是他以后發(fā)展?jié)摿涂赡苄缘淖钪匾尿寗恿χ弧R驗槟闳绻麤]有那種好奇心的話,你會很滿足于被填鴨式的教育,一輩子就這樣子,從小在家里聽爸爸媽媽話,做乖孩子,爸爸媽媽要你這樣你就這樣,要你不這樣就不這樣。到學校去以后,只不過聽爸爸媽媽的變成了聽老師和班主任的了。

那么我在這方面,我們從小的時候很不一樣,我們這一代人,你回去可能你父母現在都會跟你講歷史的故事,因為我們小時候的時候在中國就開始搞文化大革命以后,正規(guī)的教育體制都給打爛掉了,當然帶來很多很糟糕的后果。但同時我到現在為止,我還是講文革也帶來意料不到的好處。我們就從小的時候沒人管我,沒人管當然有很多的人就干壞事,但我還好,我還是要找機會去看書。那個時候你找書的時候,當你找到一本書,你能夠把這個書前前后后看好幾遍,也所以我后來的那些興趣都是因為在文革的時候,圖書館被破壞以后,我自己找書看過來,培養(yǎng)了我對很多問題的興趣、好奇心。

然后后來有一次那是我第一次到普林斯頓大學去的時候專門去拜訪愛因斯坦的故居,在愛因斯坦國故居面前的時候,我就很感懷,我說我終于看到了愛因斯坦最后度過他的好多年生活和工作過的地點,讓我感謝你,愛因斯坦老爺子,我說你一句話刺激了我以前的那么多年,那么多個月那么多天,每天幾個小時的那種學習,因為愛因斯坦講過什么?一個沒有好奇心的年輕人,這個世界對他來講,這是一個小小的點,如果你有足夠的好奇心,你的未來就是一個圓圈,如果你的好奇心越大,這個圓圈就越大。

我很感謝我從小的時候受到這句話的啟發(fā),所以一個人如果沒有好奇心,是很糟糕的,但是我同時要加一句話,如果一個國家一個社會一個地區(qū)的教育體制,包括學校也好,包括老師也好,包括家長也好,對年輕人對小孩的好奇心不是給予鼓勵和扶持,刺激他的話,這樣的教育制度是不足以培養(yǎng)出來具有競爭力的年輕人。你要曉得一個國家也好,一個社會也好,一個城市也好,一個產業(yè)也好,它能不能在劇烈的各種層次和各種范圍里面競爭中間能夠往前走,最重要是它里面人的素質,不管這個人在那里面是一個工人,是一個職員,是一個教師,是一個學生,是一個醫(yī)生,還是一個律師等等。

2

子女并非附屬品 ? 家庭需營造平等溝通氛圍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現在中國流行這樣一句話:“不要輸在起跑線上”。無論是在中國內地也好,香港也好,競爭從幼兒園就開始了,父母為了讓孩子進一所好的名校,也是費盡了心思。那么其實您覺得不要輸在起跑線上這樣的一個說法是不是成立?另外就是我們家長對孩子的培養(yǎng)通常都是精心策劃的,這樣刻意的一個規(guī)劃,換句說法是以“雕塑”的方式來規(guī)劃自己孩子的發(fā)展軌道,您認同嗎?

丁學良: 我很注意到在美國最重視教育的兩個族群,一個是猶太人,一個是華裔,不管是來自哪個地方的華裔。那么我就比較這兩個族群實際上同樣的是重視教育,實際上同樣是父母親自己可以過很節(jié)儉的生活,為孩子的教育能夠騰出來足夠的資源,我一直就講騰出來資源這一點是非常重要的。在美國,每一個好的學校畢業(yè)典禮的時候,你看那些孩子們講話的時候,很少有人不提一句話,我感謝我父母親為我的sacrifice,為我做出的自我犧牲。

這么講的時候,我發(fā)現猶太人這個家庭里面對孩子的這種教育和華裔的對比,不是說百分之百,但是經常能遇到這個對比:你看在猶太人家里的時候,因為我有很多好朋友是猶太人家庭,他們父母跟他們孩子是這樣,吃飯的時候,閑聊的時候,他們老是在爭論。不是在為一個具體的什么小事來爭論,他們老是在爭論在我看來很有趣的問題,這樣子對孩子的未來的發(fā)展刺激是非常大的。

比如說父母親他就問孩子一個很簡單的問題,他說今天你在飯桌上吃飯,我要你把盤子里面的東西都吃掉,你為什么說我做法不對?其實也就是七八歲的孩子,孩子就講,媽媽你以前跟我講過,這個世界上還有幾億的小兒童吃不飽,喝不上自來水,如果我把盤子里的東西吃得精光,他們吃什么呢?這個孩子的回答是如此的天真,但很有趣的。然后母親就要跟他解釋,這是兩回事。你要想幫助這個世界上窮困國家,幾億吃不飽飯的孩子,你要用其他的方式,而不是浪費你盤子里面的食品,他們現場針對這些問題。

當然還有隨著孩子的成長,更多的還有他們針對其他的問題,比如說有些家庭就爭論非常敏感的問題,如果你父母親中間有一個人決定要離婚,然后家里吵架,那么你看到你父母天天為這個事吵架的話,你作為孩子你才是重點,你貢獻什么樣的意見?你會做什么樣的調整?這是一個假設的問題。但這種假設在美國社會很普遍,十幾歲的孩子們要考慮這個問題了:我父母親中間有一方提出來要離婚的話,這個理由在什么地方?我能改進這種狀況嗎?如果能改進很好,但如果我們不能改變這個狀況,我們未來將怎樣處理離了婚的父母,然后特別是父母還有跟他講另外一個道理,如果你看到你父母親失敗的婚姻以后,對你未來選取配偶組織家庭會有什么樣的正面和負面的教育和啟發(fā)作用?

我覺得這種家庭討論這東西太棒了 ,還會討論戰(zhàn)爭,討論氣候的變化,討論難民問題,討論恐怖主義,討論宗教的沖突,討論高科技對人帶來的好處和威脅。隨著孩子成長不同的年齡,你完全在家里可以爭論這些問題,討論這些問題。

1

家庭教育對孩子影響潛移默化 非常重要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剛才您例舉的家長和孩子能夠像朋友一樣的交談,這樣的氛圍是相當的好,我也是非常的認同。其實我們中國式的教育經常會有一種家長制,覺得孩子你是我生出來出來的,所以我應該是教導你,你要聽我的建議。那么您覺得和孩子之間平等的像朋友似的交流,甚至能探討一些比較重要的嚴肅話題的話,對孩子的成長有什么好處呢?

丁學良: 也有些案例就是說當子女在這中間起到非常正面作用的時候,也導致了有一些父母之間重新考慮離婚是不是一個最佳的安排?舉個很簡單的例子,我曾經在有一家店里面,后來這對父母是和好了,為什么?因為他們家一個女孩子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講如果你們倆離婚的話,那我是跟著媽媽,我愿意跟媽媽。她說媽媽對我更體貼更照顧。但是我看電影、看報紙、看電視,經常看到單身母親再婚以后,她從前一個婚姻帶來的女兒經常被他后來的繼父性侵擾,在美國很普遍的,而且造成極其嚴重的家庭悲劇。

“你們兩個要結婚的話,也許這種情況也會落到我身上。你們想一想,你們有我這樣一個女兒是多么美好的一件事情,為了我以后有一個美好的人生,你們倆難道不可以重新考慮你們倆之間的矛盾和沖突嗎?” 像這種話是非常有說服力的。經常我說父母是要比孩子要大很多歲,但你千萬不要忘記這一點,等到父母親吵架的時候,他們身上孩子氣的東西也會爆發(fā)出來,就感覺用事,情緒用事。我覺得我所看過的那些我很羨慕的家庭,兩代人,甚至有時候爺爺奶奶在家里加起來三代人是討論一些非常嚴肅問題這樣的家庭。我如果在華人的家庭里面,這樣的情況要少得多,也不是沒有,但少得多。

我是非常希望人們要記住一句話,當我們講教育的時候,狹義的教育是由教師完成的,是在學校里完成的,而廣義的教育必須是從家庭開始,家庭對孩子未來的成長,不管是他是德智體美等等,任何一個方面的影響,都潛移默化的非常重要的。比如說很多年以前我回到我安徽往南的老家,一堆親戚就講了我們家認識的誰家的孩子,連中專都沒考上?,F在只好重撿他爸爸干的活。他爸爸干嘛呢?他爸爸在街頭搞一個小攤子,推著小攤子早上起來炸油條做早點,我并不是說你做早點的人就對社會沒用,對社會還是有用的。但你不能以認為你父親是做早點,做了一輩子,你孩子還要做一輩子早點,你還在會做其他的事,做更好的事。

你知道就是說鄰居們在議論這件事情的時候,講了一句話對我是很有啟發(fā)意義的:“他這對父母一定要罵孩子,說他考試不好,你不好好念書,但他們都為什么不罵自己呢?他們家有一本書嗎?孩子從小看到父母親哪一天手里捧過一本書呢?”但他父母一有點時間,要么抽煙,要么打牌,要么打麻將,你在家里給孩子做了什么榜樣?這樣的父母在罵孩子之前首先要罵自己。我想就是說廣義的教育一定是從家庭開始,你家里書柜里面放什么書,比你家里家具好不好,對孩子影響不知道要重要多少倍。

0

指引并尊重孩子的選擇 ? ?共同商討未來發(fā)展道路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時代不同了,像您這一代人第一批去美國留學的都不是靠父母付的學費,是拿著獎學金出去的,家里的條件也沒有現在那么富裕,但是照樣能夠成為社會的精英、出色的教授?,F在我們中國的社會相當的富裕了,不少家庭都有能力送孩子到海外去讀書,有的父母在孩子身上花的時間金錢都是很多的?;蛟S光是物質的投入也是不夠的,對于孩子們來說精神食糧也是相當的重要,言傳身教對孩子成長的影響也是相當的關鍵。最近我也看了一部內地的電視劇叫《三十而已》,這些非常出色的女性有了孩子之后就回歸家庭,為了孩子進名校,費盡了心思,甚至還迷失了自己。教育的話題有太多可以聊的,那么您覺得教育的真諦到底是什么呢?

丁學良:我覺得對孩子的教育,除了對他的好奇心要給予鼓勵,如果你發(fā)現他的有些好奇心對他是有傷害的,那么你要規(guī)勸,然后隨著孩子年齡的成長,你越來越要注意到一點,孩子的一生是他自己,是他的一生,不是你父母親的一生。因此在最重要的一些問題上,孩子做決定的過程之中,父母想參與意見,但是父母親是提供advice建議、提供分析、提供信息,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他自己不愿意做的決定。

在美國華裔中間非常普遍,我在哈佛大學當好幾年的助教,經常遇到一些華裔的孩子,來自各個地方華裔的,大陸的話比較少,大部分話都是來自于臺灣、香港和東南亞的。就講說丁老師你能不能夠在有件事情上給我提一些advice建議,什么呢?“我對我現在的專業(yè)很不喜歡,我想改專業(yè),但是我回去跟我父母親商量這件事,我就要找出充分的理由告訴他為什么我要改這個專業(yè)?!?/p>

我舉個例子,絕大部分的華裔的孩子都是在父母教導底下要選理工科,因為選理工科鐵飯碗,在美國社會里受到的歧視比較少。但有些孩子他根本就不喜歡理工科就喜歡其他的東西,然后他就跑來跟我商量。我就跟他就講句老實話,我說你父母親對你的那種教導,是我們華人過去200年來積累下來的一種深沉的智慧。你要看一看,從清朝的末期開始,華人社會經歷過多少天翻地動,天翻地覆的這種變動,使得多少家庭受過無窮的災難,因此父母親對你希望拿個鐵飯碗拿個金飯碗這一點,是父母親一片好心。

但我說你要在換專業(yè)之前,你一定要知道自己換的專業(yè)本身,除了滿足自己的好奇心,滿足你個人愿望以外,萬一你那一條路走得不是很順利,你有沒有一個備用的第三條道路?爸爸媽媽給你選的是A你想選b,你b做的很好,當然很好了,萬一b做得不好,你還有沒有方案C?你只要把這個問題回去跟你父母親講清楚話,你父母就覺得你是個成熟的孩子,我遇到這種情況挺多的。所以你跟孩子在一起的時候,一定要要互相理解。而且有一句話聽起來好像覺得是一個空頭大道理,你一定要讓孩子做一個正派人,你千萬不能夠把那些干壞事的所謂的小聰明小智慧,損人利己的那種壞招,無形或者有形的灌輸給你的孩子,會害了他。

你能夠教育孩子的就是“害人之心不可有,但是防人之心不可無”,我覺得這是中國傳統(tǒng)智慧中心最可靠的思路,還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是中國傳了2000多年的基本的做人的道理。你像在美國,我看到過的一些來自各個地方的一些華人孩子,等到父母親很有錢的時候,你看那孩子在美國干嘛?在澳大利亞、新西蘭、歐洲吸毒、飆車、賭博,等他錢不夠用的時候,最花錢的時候就開始綁架,綁架在一起的華人孩子,發(fā)生過好多起。遇到這種情況我就說,這個家庭一定是除了錢以外什么都沒有,就培養(yǎng)這樣的孩子出去海外,他們家除了錢以外什么都沒有,既無道德也無智慧。

鳳凰網香港號陳箋: 正如剛才您所說的,在一個孩子成長的過程當中,學校教育固然重要,但是家庭教育也不可缺失。作為父母來說一定要教育自己的孩子,做一個正派的人,不要鬧一些小聰明,做一些損人利己的事情,但是也要知道“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無”,所謂“己所不欲,勿施之于人”,這是我們中國傳統(tǒng)的道德標準,傳承了兩千多年了,那么也希望能夠傳承下去。謝謝您,丁教授。

返回

社會學家丁學良:美國越是拒簽,越不能自己放棄出國留學(一)


文章來源:鳳凰網香港號


  • 澳際QQ群:610247479
  • 澳際QQ群:445186879
  • 澳際QQ群:414525537